超声射频信号的颈动脉内中膜自动分析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dede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获取内中膜厚度有利于医生预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对颈动脉内中膜的定时定量监控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中,常常采用超声成像方法获取颈动脉血管图像,而后由医生手工定点或者边界描绘测量内中膜厚度。由于手工标定方式耗时且繁琐,并且存在主观误差,因此有必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诊断,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一套准确稳定且自动的分割算法。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射频数据分析的内中膜提取及增强算法。该算法以原始的超声射频(Radiofrequency,RF)信号为基础,分为三个部分:在序列第一帧上,首先自动划分出感兴趣区域(ROI),然后以自动标定的若干种子点为起始点,通过在射频域相邻扫描线之间的延迟估计算法提取出内中膜边界;在后续帧上,采用一种改进的段匹配归一化相关算法对第一帧上的目标点进行稳定准确的追踪;针对内膜不清晰不连续的特点,本文进一步提出一种射频域中的内膜增强算法,首先在射频域上利用蚁群优化算法弥合与细化内膜边界,接着利用射频扫描线信号的延迟求和算法在每一帧上进行内膜边界处的射频信号增强,在非内膜边界区域进行滤波去噪处理,最终实现增强内膜的目的。  由临床实验结果可知:本文所提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算法的实验结果与超声科医生手动测量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8,并且自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9,表明本文IMT自动测量算法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的临床定量检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较好的稳定性。另外本文提出的追踪算法可以用于IMT动态检测,追踪误差保持在0.15mm之内;同时增强性能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射频域内膜增强算法具有较好的增强性能。另外,本套算法可以动态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形态的变化,从而可以得到IMT的变化曲线。
其他文献
长距离输油气管道,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大动脉”,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预防事故或故障、确保其安全无一失是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从
本文详细介绍了矩阵求逆解耦、前馈解耦、和逆向解耦三种开环解耦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时滞过程,采用了解决时滞问题最为经典的方法Smith预估法、IMC控制进行处理。这
由于意外伤害和疾病导致的上肢截肢患者日益增多,并且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研究出一种可代替人手运动功能的假肢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生理信号研究的发展以及相
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是伴随肌肉活动产生的一种重要电生理信号,可实时反映肢体的运动意图和运动状态。依据这一生理学基础,通过放置在皮肤表面的电极采集到肌肉活动
5月的第一天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而对中国的产权人来说,今年的5月1日更具有了别样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同在这一天
学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关阀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气动高速开关阀的研究仍以国际几个气动元件生产厂商为主。我国对高速气动开关阀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工作不连续,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双向冲击气缸为执行机构的气动快速开关阀,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实验测试,主要工作如下:(1)气动快速开关碟阀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双向冲击气缸整体结构设计,并对活塞杆、缓冲节流孔、端盖、阀芯阀瓣、缸
当液体薄膜流界面同时存在切应力和相变时,切应力和相变引起的热非平衡效应将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和界面力平衡状态,二者的相互耦合将使流体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更为复杂。本文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在,大量信息数据以图像的形式被使用。为了更加高效的存储和传输这些图像数据信息,人们对图像数据的压缩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有着高压缩比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