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活动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学表现,用于多种精神神经功能的研究。迄今,对短时间内动物自发活动空间特点以及对粗略的昼夜活动特点有较多研究,但是,缺乏对在自由状态下较长时间清醒动物自发活动的连续观察。在自发活动检测上,对一定时间内活动量作了一些观察,结果不一致。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半侧脑的功能,会改变自发活动特点。迄今为止,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动物的神经功能检查,多检测被动行为,较少观察主动行为(如自发活动等)。对自发活动的时间-空间结构(时空特点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1)应用计算机视频跟踪技术建立一种小鼠长时间开场自发活动测定的新方法;(2)深入研究并揭示小鼠在开场中的自发活动的时空特点;(3)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小鼠主动行为变化特点,揭示自发活动可作为客观评价脑缺血后功能损伤的定量指标;(4)观察抗脑缺血药pranlukast{ONO-1078,4-氧-8-[对-(4-苯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5-四氮基)-4H-1-苯并吡喃半水化合物}对脑缺血后自发活动变化特点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2 h开始,连续22 h测定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开场内人为分成生活区、中央区和周边区。为在自发活动结束后,进行Bederson症状评分及爬板试验。然后将小鼠用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取脑,在bregma-2.0处将脑片切成8 μm和20 μm厚的冰冻切片,甲苯胺蓝染色。8 μm切片在高倍光镜下观察并通过摄像头将镜下图像输入计算机,计算海马CA1区、颞叶皮层、皮层下(尾壳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核外缘)的存活神经元密度。20林m切片用数码相机摄影输入计算机,以MedBrainZ软件计算梗死面积。药物处理组小鼠手术前l、2、3d和30 min,各腹腔注射Pran]u kasto.lm眺g;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同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爪g。 实验结果表明,在手术后Zh开始检测自发活动,假手术小鼠活动呈直线运动,脑缺血小鼠以近似绕圈的曲线运动为主。假手术和脑缺血小鼠22h总活动路程没有显著差异。各组的区域活动路程、停留时间及其占总路程、总时间的比值有显著差异(尸<0.001)。假手术小鼠有显著的区域特点,22h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生活区(食物区>饮水区),其次为周边区(在其他2个边角区相对较高),中央区很少。脑缺血小鼠没有这种规律,各区域的活动路程及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注射Pranlukast(0 .lm眺g)后,基本规律与脑缺血小鼠一致。各组动物在第lh内活动频繁,以后逐渐减少。 小鼠在缺血后24h,均出现神经缺损症状,爬板角度减小,并有梗死灶形成,海马CAI区、皮层、皮层下单位面积内正常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pran!ukast(0 .Im眺g)可抑制缺血.性损伤。对假手术和脑缺血小鼠的行为学指标与形态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行为学指标中,除了活动总路程,其他指标与脑梗死面积及海马CAI区、皮层及皮层下神经元密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自发活动指标(除了活动总路程)与神经缺损症状、爬板角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从本实验结果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建立了一种视频跟踪技术连续观察小鼠自发活动的新方法。 2、发现小鼠22h内持续的客观、定量的自发活动规律,并证明局灶性脑缺血.可破坏这种 规律。 各区域活动路程及停留时间的比值可作为客观评价脑缺血后功能损伤的定量指标。 Pran!ukast对脑缺血后24h内的自发活动无改善,但能减小梗死面积和神经元死亡,并改善被动行为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