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遍语法是指人类语言官能的初始状态,由不变原则和待设值的参数组成。但这里的参数只与功能语类有关,参数变化由其不同的特征值来体现。因为功能语类及其组成特征性质的不同是语言间参数差异的根本所在,所以考察功能语类在中介语语法系统中的发展情况逐渐成为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冠词被赋予了功能语类这一新的地位,同时二语习得者在学习冠词时经常出现省略和误用现象。因此考察中介语语法中冠词参数的重新设置过程,有助于探究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有助于研究中介语句法是否存在损伤。
本研究使用牛津快速分级测试(2002)将9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分为中、高级两组作为被试,每组各45名;以17名英语为母语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本研究采用NealShape博士提供的,由Essex大学二语习得研究小组设计的强制提取任务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习得和中介语句法损伤进行研究。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全面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冠词句法特征的习得情况;然后,以Ionin(2004)等学者提出的冠词选择参数和浮动假说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方差分析,探究中国学生的冠词参数重设过程,进一步验证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和中介语句法损伤。结果表明:
首先,在冠词句法特征的整体习得情况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呈现出逐步习得的态势,能成功区分[定指]和[特指]这两个特征。三种冠词的使用准确顺序为the>α>(Φ)。研究还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中下的冠词正确使用顺序为:首先是单数语境,其次是复数语境,最后是不可数语境。
其次,在不同语用语境中,被试的表现各异。对于定冠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前指语境和大百科全书语境下的表现优于在大语境下的表现,学习者的困难在于限定性大语境下的冠词的使用。对于不定冠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非特指语境中的冠词使用优于特指语境中的冠词使用。即使是高级学习者仍未能完全掌握定冠词的语用特征。所以学习困难不在于句法知识而在于句法-语用接口。中介语句法没有损伤,普遍语法是完全可及的。
最后,在选择英语冠词时,无论是中级组英语学习者还是高级组英语学习者都在[定指]和[特指]这两个冠词特征之间波动,支持波动假说。波动假说很好的解释了中国英语学者使用英语冠词时出现的冠词替代错误。而冠词省略错误在分布形态学的视角下得到很好的阐释,其原因在于二语学习者大脑中旬法节点上的特征以及冠词各词条特征的标注不够完善,而中介语句法没有损伤,普遍语法是完全可及的。
另外,结论部分还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启示,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供将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使用牛津快速分级测试(2002)将9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分为中、高级两组作为被试,每组各45名;以17名英语为母语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本研究采用NealShape博士提供的,由Essex大学二语习得研究小组设计的强制提取任务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习得和中介语句法损伤进行研究。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全面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冠词句法特征的习得情况;然后,以Ionin(2004)等学者提出的冠词选择参数和浮动假说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方差分析,探究中国学生的冠词参数重设过程,进一步验证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和中介语句法损伤。结果表明:
首先,在冠词句法特征的整体习得情况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呈现出逐步习得的态势,能成功区分[定指]和[特指]这两个特征。三种冠词的使用准确顺序为the>α>(Φ)。研究还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中下的冠词正确使用顺序为:首先是单数语境,其次是复数语境,最后是不可数语境。
其次,在不同语用语境中,被试的表现各异。对于定冠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前指语境和大百科全书语境下的表现优于在大语境下的表现,学习者的困难在于限定性大语境下的冠词的使用。对于不定冠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非特指语境中的冠词使用优于特指语境中的冠词使用。即使是高级学习者仍未能完全掌握定冠词的语用特征。所以学习困难不在于句法知识而在于句法-语用接口。中介语句法没有损伤,普遍语法是完全可及的。
最后,在选择英语冠词时,无论是中级组英语学习者还是高级组英语学习者都在[定指]和[特指]这两个冠词特征之间波动,支持波动假说。波动假说很好的解释了中国英语学者使用英语冠词时出现的冠词替代错误。而冠词省略错误在分布形态学的视角下得到很好的阐释,其原因在于二语学习者大脑中旬法节点上的特征以及冠词各词条特征的标注不够完善,而中介语句法没有损伤,普遍语法是完全可及的。
另外,结论部分还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启示,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供将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