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之后,“项目进村”成为国家向乡村下放项目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地方向上获取空间建设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税费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发展尤其是村庄发展对于项目资源下放的依赖,在我国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之后,支农资金、惠农资金等多种资金以项目的形式普遍进入乡村,主要用于完善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助推村庄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本文基于空间生产视角,采用质性、定性定量、参与式农村评估等研究方法,选取陈村镇三个相互邻近,但项目进村前后村庄公共空间生产差异显著的村庄——紫荆村(示范村)、李家堡村(一般村)、料地村(贫困村)作为比较研究的案例村,分析项目进村影响下三个案例村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实践与效应对比,探究项目主体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及内在机理,进而总结推进项目进村和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及规划建议。本次探究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紫荆村、李家堡村、料地村三类村庄中,示范村紫荆村进村项目数量最多,其次为贫困村料地村,一般村李家堡村最少;进村项目类型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成为了政府项目资源注入乡村的主要类别;项目财政资金的投入以示范村紫荆村为最高,其次为贫困村料地村,最后为一般村李家堡村。(2)项目进村影响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实践与效应最优的村庄为示范村紫荆村,紫荆村人文生活性公共空间环境适居,商业服务性公共空间建设完备,传统信仰性公共空间延续良好,政治组织性公共空间健全和谐。相比紫荆村,一般村李家堡村空间实践与效应明显滞后,贫困村料地村最薄弱,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3)项目资源主体政府是项目进村过程中公共空间建设的主导性力量;项目执行主体村委是连接项目与村庄的重要桥梁;项目参与主体承包商对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建设作用;项目享受主体村民是构建项目进村良性循环不能缺少的核心动力。(4)政府判定村庄具备承载项目的可行性、村庄自身具备项目建设基础性、村委对项目引进的谋略性、村民参与构建的积极性是项目进村过程中与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形成良性循环体系的动力机制,国家政策、空间利益和项目资源是影响项目进村与村庄公共空间生产的主要内在机理。(5)政府掌握项目资源下放权,是乡村公共空间产生变化的主导力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村加剧了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分化,国家财政资金是形塑乡村公共空间改变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