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实地考察和现场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自然风景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作了剖析,着重分析了引起旅游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分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特别是游客和从业者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机制,提出了自然风景区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本论文共分七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研究综述。陈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本论文研究意义;第二章引入了相关理论和重要概念。包括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利益主体理论等,澄清了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旅游景点、旅游景区等概念;第三章说明了研究区、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选择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具有温带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第四章具体分析游客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客源地等基本情况,重点分析游客的环境态度以及游客对环境管理措施的认可情况;第五章对从业者的基本社会情况、从业者的环境态度、从业者对环境管理措施的认可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提出自然风景区旅游环境保护对策。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通过环境调查、预测与评价等措施,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并将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其次要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有关旅游环境信息,进行评价、预测等;再次要开展旅游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走“科技兴旅”之路;第四要进行旅游环境管理中的反哺机制的建立,通过反哺形式将一部分旅游收益用于旅游环境管理,使旅游环境管理有资金保障;最后要加强游客的生态管理。 第七章是结论和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等自然保护地构筑了我国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迅速发展的旅游活动对这些自然景区的环境影响具有潜在性和累积性,破坏一旦发生是难以挽回的。因此,对自然景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好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