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公立中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与县级综合医院一起,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县级公立中医院改革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解决好公立中医院的发展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重要因素。目的根据对安徽省中医院基本情况的描述,对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分的中医院人员情况的分析,了解中医院的发展脉络和资源拥有量的基本现状。通过对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经济运行现状、财政补偿情况和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全面评价中医院运行情况和效率比较,提出适合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宏观把握新医改前后县级公立中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形成鼓励中医院发展和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调查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部分。定量调查通过查询安徽省卫生统计年鉴,和收集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等相关部门中医院的相关数据,包括安徽省中医院基本情况、资源配置情况和卫生人员构成情况;收集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经济运行情况:收支状况、节余状况、负债状况、服务提供状况、财政投入情况等;县级公立中医院运行效率情况: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医疗收入中医保基金收入情况。定性调查使用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是中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和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层,访谈重点是结合中医医疗机构的现状,提出对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合理建议和对中医药服务补偿的意见等。结果(1)安徽省中医院以二级医院为主,床位大多低于300张,医院整体规模较小。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为48.15%,中医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中医院卫生人员以25-3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比为42.48%;学历以大专为主,占比40.92%,中专与中技学历占比略大于大学本科学历占比;助理/医师职称者占比30.75%,员/士职称者占比31.48%,高职称的卫生人员少,卫生人员结构不合理。(2)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医疗收入和医疗服务量呈增加趋势,2011年至2013年间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等反应医院服务效率的指标都呈增长趋势,中医院运行效率有所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3)2013年与2012年相比,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减少了4.92%,医药体制改革初现成效;药品收入构成中,门诊药品和住院药品中草药和中成药收入占比增加,西药占比减少,药品收入构成趋于合理。(4)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2011年至2013年资产负债率较高,分别为42.14%、51.79%、51.88%,县级公立中医院发展面临债务问题。(5)数据包络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结果62家县级公立中医院的中总体有效医院占被评价中医院的27.42%,技术有效的县级公立中医院占被评价中医院的35.48%,规模有效的县级公立中医院占被评价中医院的27.42%,在目前的医院规模下,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总体效率还有待提高。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数据包络分析,宏观把握县级公立中医院的整体经济运营情况,建议政府应根据卫生资源拥有量现状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向中医药倾斜,制定客观标准,合理布置区域规划,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提出加强中医院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提高中医院的卫生人员素质,增加中医院的竞争力;合理发挥政府投入作用,保障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的公益性;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机制,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完善中医院的补偿机制,形成价格、医保、财政三方制约平衡发展等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