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膜蛋白VP33的功能研究和非结构蛋白wsv406的初步鉴定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全球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毒病原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囊膜的、无包涵体的、类杆状双链环状DNA病毒,具有传染力强,致死率高,难防治的特点。由于其宿主范围广泛,能够侵染多种甲壳纲动物,对养殖业和海洋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本论文主要针对病毒结构蛋白开展研究。这有利于揭示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组装机制,从而为最终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1)膜蛋白VP33的鉴定。之前的研究通过对完整病毒的结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质谱鉴定后,结合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已确定VP33为WSSV基因组中ORF wsv254编码的膜蛋白。本文分别在E.coli XL1-Blue和E:coliBL21(DE3)中表达纯化了带6×His和GST表达标签的重组VP33蛋白,并收集纯化所得的融合蛋白((His)6-VP33)复性后注射小鼠获得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之后,利用GST pull-down分析和Far-Western印迹分析法证明了VP33与自身以及另一个主要膜蛋白VP24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2)通过对WSSV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我们获得了ORF wsv406的DNA序列。本文将wsv406全序列基因克隆至载体pGEX-2TH,并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不溶性融合蛋白。纯化收集后经包涵体复性得活性蛋白,注射小鼠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养殖贝病频频爆发,严重制约了贝类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目前认为,机体抗病力的下降是导致流行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贝类免疫防御特性,有助于了解和解决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