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音高角度分析了杜鸣心《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的写作逻辑,并且针对每个乐章有所侧重。首先,对杜鸣心学习以及成长经历进行描述的分析,得出从幼年杜鸣心——少年杜鸣心——青年杜鸣心——成熟的作曲家和教育家的成长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杜鸣心可能形成自己音乐语言的原因。而后,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将国内学者们对于杜鸣心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将这些文献列表呈现出来;其次以三个不同的视角对于作品三个乐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于第一乐章主要探讨了作曲家的结构设计途径,通过分析论证了该乐章的题材特点、结构特点等,并最终得出该乐章的深层调性布局实际上是由中景隐性动机所控制而形成,体现了强大的结构力;对于第二乐章主要论述了音程结构力对于该乐章的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该乐章的音高逻辑做出技术分析:其一,运用音级集合观念论述作品主导动机本身所具有的音程结构特点,并通过乔建中“三音列特征原理”进一步论证主导动机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从而解析作曲家选取这个四音动机作为音高结构核心的目的所在;其二,详细分析作品前16小节主题、织体、和声的音高构成方式,而后又从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后续部分自身的音高材料构成以及其与前16小节段的关系,进而总结出“音程式的成长”是作品音高结构的逻辑所在;其三,基于上述两点,使用申克式的分析观念论证主导动机及特征音程对作品调性布局及和声序进的控制作用,从中总结出“模糊调式,明确调性”是作品主要的调式特征,并与主导动机本身特点相印证。对于第三乐章则侧重于主题材料的布局以及主题展开方式的分析,通过对主题材料布局的分析得出,该乐章主部主题是第一乐章引子和主部主题材料的集中体现,引子中所交代的四音列核心动机作为该主题的前景材料,而将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材料作为中景隐藏起来;在第一乐章中二者均作为前景材料,以对置的方式呈示,在第三乐章中二者分别作为前景和中景,以叠置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对主题材料展开方式的分析得出,作曲家在结构第三乐章副部主题时,却运用了八度均分的结构方式,使得副部主题既摆脱了传统和声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音乐色彩又保持了严谨的结构力。同时也看出了西方音乐对作曲家本人的影响,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痕迹。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杜鸣心以传统的调性音乐为自己主要专注的领域身体力行,其音乐创作在中国可以成为以这种音乐语言方式写作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不同分支中的一种声音,并且这种影响十分深远。杜鸣心采用调性音乐语言这种“古老的传统”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同时并没有失去作曲家本身所要求的民族审美而结晶出的这部作品,正如李吉提先生所说,这是一部“写给自己也写给听众”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