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中后期,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扬州逐渐成为东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唐末五代至宋初,扬州经济呈现出“衰落-复振-再衰败-再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北宋时,扬州逐渐失去了唐时在城市格局和区域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但仍保有襟江、控海与扼河的独特区位,虽不及唐时繁盛,亦不失为江淮间一重要都会。就农业而言,当时扬州地区农作物种类繁多,在本地粳稻种植基础上又引进了籼稻(占城稻)。生产技术上将稻、麦交替种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北宋扬州农民在茶树及花卉种植方面也颇有建树,蜀冈茶叶品相、味道俱佳,“年年奉至尊”。维扬芍药更是新品迭出,“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尽显花匠之工力智巧。优越的气候条件,加上农民的辛勤劳作,若非天灾人祸,百姓“可给十七”,能保证基本温饱。扬州商业在北宋也整体呈现恢复与发展的态势。自宋初平定李重进后,扬州近一百七十年未遭战火,和平的环境为商业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宋真宗天禧年间,重开扬州古运河,绕城而过,又为扬州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宋扬州有城、乡两级市场,二者各有特色,又能交相滋养,互相促进。水产与花卉等各类物资由乡村生产,并首先在乡村初级市场内流通,而后逐渐向城内市场集中,为城市商业发展提供保障,而城市市场物资需求量的增长也带动了乡村市场的繁荣。本文依据宋诗所载的文献资料,探讨北宋扬州农业、商业的相关状况,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农业与商业虽各有侧重,但随着北宋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二者联系日益密切。北宋扬州的农业物资,除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外,多通过墟市、集市向城市集中,进入市场流通,由农产品变成商品。二、北宋扬州城虽打破了唐时的坊市界限,但实际城内不同区域的职能仍有区别。城内花市、鱼市等各类市场多集中于南北水门间的官河一线及官河以东区域,而军营、府学、州治等政府机构则多在官河以西,商业区与行政区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三、通过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易过程来看,北宋扬州乡村与城市两大市场相辅相承,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