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特殊的适应症下,采用上颌单侧拔牙与下颌拔除下切牙矫治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博士口腔诊所2011年7月收治的成人患者一例,男性,20岁,先天性左侧不完全性唇裂3次修复术后。上颌骨较下颌骨稍后缩,呈III类骨面型,软组织侧貌表现为轻度凹面型。牙牙合情况:21腭侧倾斜,与31、32呈反牙合,42完全错位于牙弓舌侧;上中线左偏4.5mm,下中线右偏2.5mm;左侧尖牙关系中性,右侧尖牙关系偏远中;双侧磨牙关系中性;覆盖4mm,覆牙合2mm,Spee曲线深度2mm;上颌排齐错位牙与调整中线共需4.5mm间隙,下颌排齐牙列与整平Spee曲线共需6.5mm间隙。该病例通过综合分析测量数据与参考矫治前诊断性排牙结果,采取拔除14、42及38、48的拔牙模式,全程直丝弓矫治。比较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结果,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矫治疗程22个月,矫治后牙列排齐整平,覆盖、覆牙合正常;上颌腭倾中切牙排入牙列,上中线与面中线对正;两侧尖牙关系均中性;左侧磨牙关系维持中性,右侧磨牙关系为完全远中。治疗后曲面断层片示:牙根、牙槽骨未吸收,牙周膜连续。头颅侧位片结果示:(1)矫治后SNA角未有明显变化,SNB角减小1°,ANB角增大0.8°变为-1.2°,NA-PA角增大0.7°,APDI减小4.5°,wits值由-5.5mm变为-1.7mm,即III类骨面型有所改善;FMA角增大1.5°,MP-SN角增大1.3°,表示下颌发生了轻度顺时针旋转。(2)U1-SN减小3.5°,U1-NA角减小2.8°,U1-NA距减小了2.5mm,这可能与上中切牙从面中部移至侧方致轻度回收有关;下颌切牙牙轴变化不大,保持直立;OP-SN由17.5°变为21.5°,增大了4°,与上中切牙的轻度伸长有关。(3)软组织侧貌基本保持,上下唇突度随牙齿的轻度回收稍减轻,且下唇回收更明显,使上下唇之间、上下唇与面部之间的关系更协调。结论:针对特殊的适应症采用非常规拔牙方式矫治时,以测量数据为理论根据,以排牙实验为临床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良好的矫治效果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