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导管原位癌伴局灶浸润(DCIS-IDC)及浸润性导管癌(IDC)在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是否有差异,为临床上DCIS-IDC患者诊治提供参考;并随访两种病理类型患者预后特点,尝试探索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8年9月首诊后病理确诊为DCIS-IDC及IDC的病例共202例,并分为:实验组:DCIS-IDC患者;对照组:IDC患者。分别从两组的年龄,首诊原因,绝经情况、B超及钼靶表现、初诊肿瘤大小、淋巴转移情况及病理指标方面做比较。并进行收集随访资料,记录终点事件。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旨在探讨DCIS-IDC各指标的特征和分布,以及DCIS-IDC与IDC之间各指标之间的对比分析;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CIS-IDC的患者及IDC患者在年龄上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 2-1.853,P=0.607);(2).两组患者在首诊原因上无显著差异(x2=2.315,P=0.076);(3)DCIS-IDC组与IDC组患者的B超表现有显著差异,两组都以B超表现为:“肿块图像,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为低回声,分布不均,有回声聚合增强,肿块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所占百分比最多(x 2-10.001,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DCIS-IDC组患者与IDC组患者的钼靶特点有显著差异,DCIS-IDC组和IDC组均以钼靶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或结节影(或局部异常腺体区),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周围腺体结构紊乱,有恶性钙化,有血管影,并血管增多、增粗”所占百分比最多;(x2=57.93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是否绝经并无显著差异(x 2=2.477,P=0.116);(6)两组患者在初诊肿块大小方面无显著差异(x 2=4.979,P=0.083);(7)两组患者在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上无显著差异(x2=5.868,P=0.053)。(8)两组患者的 ER 值无显著差异(x2=0.008,P=0.929)(9)两组患者的PR值无显著差异(x2=1.996,P=0.158)(10)两组患者的CerB-B2无显著差异(x2-1.214,P=0.750)(11)两组患者的Ki-67值无显著差异(x2=3.776,P=0.052);(12).DCIS-IDC组患者复发例数占该组例数的6.8%,IDC组复发例数占该组例数的9%;DCIS-IDC组死亡例数占该组例数的4.9%,IDC组患者死亡例数占该组例数的6.0%。经Kaplan-Meie生存分析显示,截止随访日期,DCIS-IDC组平均生存时间73.851个月,IDC组63.096个月;对两组病例不同时间生存率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检验,结果显示:χ2=4.052,P=0.044<0.05;提示在同一时间点DCIS-IDC组患者的生存率可能较IDC组患者高。[结论]:DCIS-IDC患者在发病年龄、首诊原因、绝经情况、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及病理指标方面与IDC患者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B超及钼靶的特征性表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CIS-IDC患者的预后可能较IDC患者的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