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监测乌鲁木齐市市属医疗机构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2010~2014年受照剂量,观察受照剂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估职业暴露水平,分析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工种、不同X射线接触年限对受照水平的影响以及受照剂量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影响。方法:使用FJ427A1微机型热释光剂量读出器、FJ411B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和Li F(Mg,Cu,P)方片探测元件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测定。对放射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和微核进行检测,比较放射组和对照组染色体型畸变率、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微核率,比较不同人均年有效剂量组染色体型畸变率、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微核率,分析X射线受照剂量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影响。结果:2010~2014年共监测41家市属医疗机构373名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1661人次,5年中受监测人次数在逐渐增加,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年有效剂量逐渐降低,职业性外照射X射线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88±0.23mSv。医疗机构级别、放射工种、X射线接触年限是个人剂量的影响因素。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方面,放射组和对照组均以无着丝粒畸变为主。放射组双着丝粒+环畸变率为0.004%,对照组无双着丝粒+环畸变。放射组染色体型畸变率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分别为0.138%和0.203%,对照组染色体型畸变率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分别为0.044%和0.103%,放射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490‰和0.941‰。对放射组不同人均年有效剂量组间染色体型畸变率和微核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0~2014年乌鲁木齐市市属医疗机构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符合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外周血淋巴细胞无着丝粒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畸变率、着丝粒环畸变率和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处于职业卫生标准范围,说明乌鲁木齐市市属医疗机构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辐射环境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