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视域中的卡夫卡诗学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奥地利的犹太裔德语作家,卡夫卡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地域、族群、语言、时代的界限。“卡夫卡式”不但成为理解世界及人的境遇的普适模式,而且其作为诗学原则也得到了当代世界文学的呼应。现有的卡夫卡研究虽对卡夫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释,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即卡夫卡的宗教思想,以及这种宗教思想与其诗学原则之间的关联。本论文将在这两方面做一些拓展性研究。  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回顾国内外卡夫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其中有待商榷和深入研究的地方;其次解析卡夫卡宗教思想的形成。卡夫卡身处世俗化进程占主导的文化语境,其天性却表现出探寻根基的倾向。他的宗教思想是在充分汲取既有的宗教文化资源,并融入他个人的特殊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包括对人的存在的辩证思考,对人的神性本质的肯定,对建立在本质体认基础上的聚合的期望。这些思想影响着他的诗学原则的建构。  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为“存在论与人的‘两重性’”。卡夫卡切身体验了现实存在的苦难和荒诞,却没有因此将人的存在判定为虚无。他不仅从词源学上暗示存在中寓居着本质,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使存在得以发生。而且用圣经文化的叙体指出人的存在实际上是从天堂逐于尘世的状态,处于天堂和地球的两极之间。对存在本质的确认使卡夫卡在揭示存在的荒诞性之余,也以感人的笔触写出了人物挣扎于精神存在与物质存在之间的两重状态。  第二章为“巴别塔与卡夫卡的世界图像”。在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上,卡夫卡透过现实表象把握到的是世界的巴别塔结构。在他看来,巴别塔具有同一与差异的悖反性,人类建造巴别塔是为了实现聚合的梦想,但由于其方式是通过认同一种人为建构的权威偶像来实现,结果必然引起差异和纷争,巴别塔的建构是人滥用自由、疏离自身本质的体现。卡夫卡将巴别塔作为他的世界图像的隐喻,实则包含着对世界的权力结构以及人的权力欲望的揭示和批判。  第三章为“‘不可摧毁性’与不可抵达的追寻”。对于卡夫卡提出的“不可摧毁性”,评论者说法不一。实际上,“不可摧毁性”是卡夫卡对人的内在神性的表达,它既是人的本质,也是人类的共同本质,为人类的聚合提供了可能性。对人的神性的肯定表现在卡夫卡的创作上则是,他将人物置于极限境遇,既揭示人为了寻求“出路”而疏离本性,发生变形;同时也描写了人对本质体认进行的坚持不懈的追寻,即便这种追寻在极限境遇里不可抵达。  第四章为“延缓叙事与人的精神历程”。许多评论者都认为卡夫卡的叙事是迷宫叙事,主导叙事是共时性的,结构和人物都缺乏历时感。其实,卡夫卡的作品也存在着历时性,历时性是通过一种延缓的叙事策略实现的,它表现为人的精神历程,即主人公由外部世界走向内心、由对抗走向虚己。虚己是卡夫卡对超越巴别塔的出路的探寻,具有启示的意义。  结语“写作乃祈祷的形式”,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申卡夫卡宗教文化诗学的性质和意义。
其他文献
颜之推是生活在南北朝末至隋统一时期的一位学者,他精通文字、音韵、训诂、校勘、辞章、天文历法等学,尤精于音韵之学;他详熟经史,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更可贵的是,颜之推并不
语言测试是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成功的测试是有效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是检测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
语言是社会变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它与文化现象是一一对应的,其中词汇是其中最敏感的部分,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不断涌现.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而生的"80后"群体,社会的转
通过对0Cr18Ni12Mo2Ti不锈钢的焊接性能分析,选择适宜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确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并将此工艺应用于0Cr18Ni12Mo2Ti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
诶话,学界称之为“五色话”,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四莫、下覃、兴隆等村自称为“诶[ε44]”族群的人(其民族成分为壮族)所说的一种作为母语的语言。本文通过诶话和土拐话、
韩寒是"80后"作家中备受争议的一个,他的才华、他的独立思想以及他的狂妄自大构成了一个"另类"的代言。1999年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凭着这篇
毕飞宇是一位以塑造女性形象而被人们所熟知的男性作家,且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个性的当代作家。在他几十年的创作中,他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毕飞宇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着女性
2月1日早上9点,河池市南丹县巴定瑶族村落。“老罗,怎么在家坐着啊,今年不种烟啦?”“种啊。不种烟我家吃啥。”“那你怎么还在家呢,这段时间可是育苗的关键环节啊。”“哈哈
敦煌文献包括5-11世纪间六、七百年的古代文献。大部分汉文写本写于中唐至宋初。作为语言研究材料而言,敦煌文献有着传世文献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由于敦煌文献被储存在敦
语气词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语方言中的语气词既丰富又各有特点,不同的方言有各自不同的语气系统,而每个方言的语气词系统又是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语气词构成,因此方言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