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租赁住房在我国刚刚起步,国内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的研究还不多,为了对公共租赁住房进行详细的定性和分析,为政府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和计划作参考,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改进做出贡献,为创新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方式提供依据,让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发展进程,更大程度受惠于中低收入家庭,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并对有关公共租赁住房的国内外研究重点问题做了梳理。第二章总结了本文研究中所运用的理论基础,对各个地方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和特点做出了进一步的归纳和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界定了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保障水平保障方式和保障规模。第三章对我国住房市场上的各类住房的历史和发展做了回顾,并对“夹心层”形成过程和公共租赁住房必要性做出了经济学分析,讨论了公共租赁住房与其他住房的关系公共租赁住房有关性质的界定。第四章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划分了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主体,并论述了各种供给主体的相关职能。第五章利用灰色模型,以上海市数据为例,预测了2011-2015年内公共租赁住房供给规模,并与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公共租赁住房供给数量做了比较。第六章归纳了现阶段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主要的供给方式,并提出了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以政府机构和社会私营机构进一步分工和合作为基础,提出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现有供给方式和创新供给方式的构想,第七章根据本文的内容做出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优化的方向。本文的结论是:在现阶段,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有必要大力实行,并建立相关的法规配套制度作为政策后盾,同时应当进一步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公共租赁住房的供需数量作出考量。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将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大力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将会变成保障性住房重要的部分。因此,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让公共租赁住房以最有效方式和最快速度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