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经耳缘静脉移植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模型兔,检测细胞移植对MODS兔受累器官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以及下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对干细胞迁移、归巢的作用,探讨MSC应用于MODS治疗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方法:体外获得MSC,用GFP标记为GFP-MSC,将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12只;移植组12只;普乐沙福组12只,建立二次打击MODS模型。造模成功后48小时后按照1×106cells/kg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普乐沙福组移植细胞的同时皮下注射普乐沙福0.24mg/kg,分别于第1、3天抽血检测四组动物的白细胞、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后7、14天分别处死动物,处死前抽血检测四组动物上述生化指标,取兔心、肝、脾、肺、肾、肠组织保存,选用肝、肾组织观察MSC移植后在MODS动物模型宿主内的存活情况,并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兔器官损伤与修复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SC移植后荧光表达判断SDF-1在肝、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MSC能够正常贴壁成长并具有相应的分化能力,通过慢病毒转染GFP基因后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及分化能力,抗原表达为CD34-/CD45-/CD73+/CD105+。模型组动物的白细胞、ALT、AST、BUN、Cre、CK-MB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临床病症类似。MSC移植后相关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具有促进受损器官恢复的作用;移植后第14天在动物的组织切片中发现肝、肾器官组织中有绿色荧光存在,说明MSC已经发生归巢,并参与了机体重建;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SC表达CD44、CD90,在模型组中无荧光存在、移植组荧光表达强于普乐沙福组,普乐沙福抑制SDF-1后细胞迁移到靶器官的数量降低。结论:①建立了GFP标记的MSC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平台;②成功建立了兔MODS模型,并且移植组的各项功能指标白细胞、ALT、AST、BUN、Cre、 CK-MB有所改善;MSC能够参与MODS兔的受损脏器的恢复过程;③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在各个器官组织中的归巢情况,在正常组与模型组不表达,在移植组高效表达,在普乐沙福组表达较低。提示MSC移植有望为MODS提供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