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记忆”是他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在他最新的奇幻体小说《被埋葬的巨人》(2015)中,石黑一雄依然从“记忆”开始,体现历史记忆和创伤的主题。小说中运用的丰富的概念隐喻不仅反映了作家的认知思维方式,还对作者小说主题表现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选择运用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来分析石黑一雄这部小说的主题。Lakoff和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本文将探究作者在小说中使用了哪些概念隐喻,并探讨这些概念隐喻在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首先,石黑一雄作为一个娴熟的作家,概念隐喻已经浸透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表达。在《被埋葬的巨人》中,本文一共发现了31种概念隐喻,包括13种结构隐喻,3种取向隐喻和15种本体隐喻。方位隐喻在三种隐喻类型中使用最少,因为大多数方位隐喻已经成为作者的无意识表达,甚至是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和主题的表现几乎没有明显或直接的联系。相比之下,结构和本体隐喻的涵义更丰富,与小说的主题联系更紧密。其次,作者已经将概念隐喻自然的渗透在小说的主题表现中,进而融入于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这是一部寻找个人和集体记忆的小说。石黑一雄使用了各种概念隐喻来描述记忆和过去的主题,以及爱与和平,仇恨与战争等次级主题。以结构隐喻为例,记忆被建构为“拼图”,“宝藏”或“熟睡的动物”等概念隐喻。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记忆定义为碎片化的,需要珍惜的和能够被唤醒的东西,暗示失去的记忆终会回归,沉睡的记忆将会苏醒,人们最终将记起他们的过去,并重新获得他们个人精神的归属感并建立起伦理和种族身份。在小说中失去记忆的阶段,人们安享爱与和平。结构隐喻有效地将“爱“概念化为“纽带”或“解药”,暗示创伤会使恋人之间关系淡薄,只有爱是治愈创伤的良药,因为它可以带来宽恕。小说中另一重要主题—“和平“主题的表达,本体隐喻作用明显。比如“和平是人”,和平作为有生命的存在可以像朋友一样陪伴在身边;“和平是一幢建筑物”,暗示小说中两个民族的和平是建立在失忆的基础上,而他们找回记忆的方式也是他们解构和平的方式。在小说中的记忆恢复阶段,过去的仇恨和战争被人们记起,作者运用结构隐喻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效果,比如“仇恨是创伤”和“仇恨是火焰”,这实际上暗示了有一天创伤可以被治愈的希望;而“仇恨是火焰”,可以燃烧,但当人们选择原谅时仇恨也可以熄灭。但不幸的是,撒克逊人更倾向于选择复仇,这给他们的民族带来了战争的危险。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方位隐喻是“多,即是深”,视数量为深度,表明了种族之间深厚的仇恨。至于战争主题,石黑一雄用“战争是容器”的本体隐喻,将战争概念化为一个充满屠杀和残酷的巨大容器,将不列颠和萨克逊两个民族的勇敢的战士们以及无辜的妇女和儿童吞入其中,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总之,本研究充分体现了概念隐喻对石黑一雄小说主题表达的作用。本论文为《被埋葬的巨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对概念隐喻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背景,内容和主题。因此,本论文是一次有意义的学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