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通过设立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力求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92例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武汉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其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17~63岁,病程2~7天。按先后就诊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组各46例。在研究期间,两组各有1例不能配合治疗脱落,不做统计,实际纳入统计范围90例。其中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9~63岁;对照组45例,男性24人,女性21人,年龄是17~60岁。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个疗程(4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计分量表、面部残疾指数(包括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观察两组周围性面瘫病人的临床疗效,并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面神经功能,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FDIP、FPIS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FDIP、FPIS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DIP、FPI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P<0.05),两组治疗后FDIP、FPIS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44.4%,总有效率97.8%,对照组的痊愈率35.6%,总有效率86.7%;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组总体疗效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疗效更显著,恢复更神速。(2)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法具有痊愈率高的优势,且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我们研究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及科学性,这种疗法可作为周围性面瘫较有效的疗法之一,进行推广应用。(3)本次观察量不大、时间不长,还需要更优的方案设计,增加观察量,进行深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