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道教之重构:壮族道公教研究——以广西天等县上映乡广原村下庄屯为个案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广西天等县上映乡广原村下庄屯为个案,运用地方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对壮族民间广泛存在的宗教形式——道公教进行浅层研究。道教进入壮族地区后,由于同源互感的原因,即与壮族原生性宗教相互交融,在与壮族民俗的互动过程中,形成有壮族特色的道教形式。与汉传道教相比,壮族道公教除了禀承道教之衣钵,还表现出仪式的地方化、宗教的民俗化、神灵的壮族化、宗教功能的萎缩与民俗性增强、巫性的强化等异质。这些异质的出现表明,道教以其民间性、容异性、延展性在壮族中得以生存并成为壮族重要的宗教形态——道公教,道公教是汉传道教进入壮族后之重构。
其他文献
1998年,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和大卫·查莫斯(David Chamers)在《分析》(Analysis)杂志上发表了《延展心灵》(The Extended Mind)这篇著名的文章,其中提出了延展心灵论题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广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思考。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深远影响,主体性问题渐渐突显。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对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福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已经深切的尝到了科学技术所带给人类的甘甜的果实。但是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其不合
无论是在元伦理学出现之前还是在其之后,伦理学史上关于“正当”和“善”的论述屡见不鲜,尽管“正当”往往是从“正义”的意义上去理解的。在不同的时期“正当”与“善”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