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不完全清楚。该病属于祖国医学“偏头风”、“偏头痛”范畴。 现已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聚集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A2(TXA2)、前列环素(PGI2)均与这两者关系密切。本文对63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观察,将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中PAF、TXB2、6—酮—PGF1α含量,并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对偏头痛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90.6%,优于对照组(P<0.01);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前血中PAF、TXB2、6—酮—PGF1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针刺组在治疗后血中PAF、TXB2、6—酮—PGF1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AF、TXB2、6—酮—PGF1α均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中PAF、TXB2、6—酮—PGF1α有调节作用。本文还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