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将清代西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依据其变化程度分为三个阶段:顺治元年至乾隆十二年间(1644~1747年),这一时期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较明末有所恢复;乾隆十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清代西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依据其变化程度分为三个阶段:顺治元年至乾隆十二年间(1644~1747年),这一时期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较明末有所恢复;乾隆十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间(1748~1901年)这一时期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光绪二十八年到清末民初年间(1902~1911年),这一时期西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加重。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发现西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在清代呈逐渐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植被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动物种类减少、水系萎缩等,主要因素是伴随着汉族农业人口的移入、耕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生活方式的引入,加之清代为小冰期,气候干冷对本地的影响等。上述两个方面因素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和居首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居次要地位。上述三个时期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的状况和变化的成因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这也是本文分三个阶段考察西辽河流域环境变化及成因的原因。换句话说,既要找出三个阶段的共性,又要找出区别,比如三个时期清政府政策的不同等。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和优化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以京411、Brock、春麦S10鉴-6和春麦津强5号4种小麦的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再生体系优化的研
给出了四元数的矩阵表示及四元数乘积可交换的充要条件,并利用相似矩阵标准形与广义约当分解,讨论了四元数体上方阵乘积可交换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特殊矩阵的乘积可交换阵的
教师流动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但目前多数学者关注的是教师流动所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对教师流动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关系的论述很少。文章将教师流动分为自主型
体育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相通性。本文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体育内隐文化对应用型人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同化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培养人才的复合能
目的研究成人股骨假体置换前后股骨粘弹性的变化,以及与假体材质、形状和固定方式的关系.方法相同条件下测试正常成人股骨假体置换前后压缩和悬臂弯曲状态下应力松弛、蠕变.
支座是连接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关节"。本文以呼鄂铁路呼准段桥梁多向活动球型钢支座为例,在线路验收检查时发现部分梁桥支座存在球冠转角超限的病害,通过受力检算,结合多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的方言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①通过对方言尤其是方言中的地名词语的探索和分析,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当地民族丰富的地域
用ONIOM2方法 7T/45T模型优化了含缺陷位TS-1分子筛(TS-d)催化氧化噻吩及甲基噻吩各步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我们结合实验数据,得到的路线如下:首先,TS-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盟、河西走廊和腾格里沙漠的地理位置,历史时期休屠城与武威郡治的关系,匈奴入居河西走廊地区的几条沙漠绿洲路线的探讨,说明从阿拉善盟到河西走廊地区的古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特别的性质,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的管理内容,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有着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