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具有低治愈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迄今为止,放射治疗依然是食管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食管癌肿瘤位置比较特殊且靶区体积狭长,这些因素迫使放疗从胸部两侧实施,因此放疗并发症放射性肺炎多发。放射性肺炎在医学上又被称作是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主要症状包含刺激性咳嗽或干咳,伴随症状有呼吸急促和胸部疼痛,部分患者会有低烧甚至高烧症状出现,且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程度严重者可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该并发症会对放疗患者的愈后生活产生较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虽然目前发达的科学医疗技术对于放射性肺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对其开展积极有效的预防才是更好的应对方法。通过对放射性肺炎进行有效预测,可及时的针对剂量实施进行适度调整,还可以对放疗计划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放疗精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几率,从而为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愈后生活提供保障。基于此,针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为止,有关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可胜数。文献表明包括年龄、放疗方式和肿瘤位置在内的临床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Hannah E等发表的文献表明,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发现,使用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出现的概率比较低。Gagliardi等人根据年龄对病人进行分组后观察到截然不同的剂量反应曲线,因而证实了年龄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在Mehta的研究中证实了肿瘤位置和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的关联性。Silvia Johansson等和Hekun Jin等的研究均表明,吸烟对于放疗患者来说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然而,在针对放射性肺炎发生影响因素的诸多研究中,存在许多不一致甚至是相左的结论,例如不同研究得到的肺部平均剂量的阈值会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在食管癌中剂量参数和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确定。本文利用71例食管癌患者数据进行研究,针对国内食管癌患者的放疗并发症放射性肺炎,借助LKB模型拟合参数,并且研究其发生和剂量因素、临床因素的关系。通过对采集所得71例食管癌患者数据进行处理,获取DVH信息作为LKB模型输入,使用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拟合得到参数m,n和TD50。然后分别利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分析来研究临床因素、剂量因素和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的关联。最后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纳入到其中的影响因素为卡方分析和单因素分析中P值小于0.05的因素。拟合所得到的参数为:m=0.27,n=0.11,TD50=41.78。卡方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吸烟、V20、肺部平均剂量、总剂量和NTCP值等因素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并未发现任何临床或者剂量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本文率先公布了国内食管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LKB模型参数。并且进一步确认了部分临床因素和剂量因素等与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