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体内正常菌群(normalflora),亦称正常微生物菌群(normalmicrobiologicalflora),指在动物、人类和植物的内环境(包括体内和体表)存在的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microbiolzone),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出现异常或致病现象,它与机体的免疫、营养、肿瘤、生物拮抗、急性与慢性感染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目前研究进展来看,对猪、兔、鸡以及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等体内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报导,但对鹅肠道内微生物的研究却很少,且仅限于对鹅盲肠内某种微生物的研究或对各肠段总菌数的研究,而对正常菌群在各肠道的分布情况国内外至今尚无报道。因而有必要对鹅肠道正常菌群进行研究,为鹅微生态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来源最广泛的有机物质。由于技术等诸多原因,这一类宝贵资源,不仅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相当大部分还被废弃,成为环境污染物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及其产酶活力研究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土壤、腐烂物以及粪便中分离所得,然而至今未见从家禽体内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报道。为了提高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进行鹅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显得尤为必要。
本论文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羊草,初步探明成年鹅肠道中正常微生物区系,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初筛,滤纸失重试验结合FPA测定试验复筛的试验方案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主要获得如下研究结果:
1.不同含量CF对鹅肠道中正常菌群有重大影响,日粮中CF含量为9%时,优势菌群数量较多(P<0.01),说明鹅能够较快地适应日粮CF含量的变化,以维持鹅肠道菌群平衡。另外,各肠段食糜pH均为CF9%组低于CF5%组(P<0.01),说明在日粮中增加羊草粉含量能够降低肠道pH,形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肠道微生物发酵。
2.通过稀释滴种的细菌定量方法,研究了不同CF水平日粮对成年鹅肠道的四个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正常菌群的数量变化,确定了鹅肠道中的优势菌群为双歧杆菌(8.21±0.8个/g)、梭菌(7.98±0.4个/g)和乳酸杆菌(7.33±0.4个/g)。盲肠内细菌数显著高于其它肠段(P<0.01)。葡萄球菌和拟杆菌的分离率最低。各肠段内细菌总数CF9%组高于CF5%组(P<0.01),公鹅高于母鹅(P<0.05)。本试验中鹅肠道内容物中细菌总数为106~108个/g,与猪、鸡肠道内总菌数1011个/g有较大差别,而与兔盲肠内总菌数107~108个/g相似。
3.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初筛,滤纸失重试验和酶活测定试验复筛,从高纤维组鹅盲肠中筛选到1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真菌F67。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鉴定,F67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Currie&Thom)。该菌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8d,能够使滤纸纤维素失重率达28.53%,滤纸酶活力(FPA)可达449.79U/g。
4.试验结果表明,在鹅的肠道中,真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放线菌次之,细菌最差(P<0.01)。而且鹅肠道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CF9%组高于CF5%组(P<0.01),说明高纤维日粮可以促进鹅肠道中微生物的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