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供应,维系社会稳定,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秦汉时期,按行政建置,粮仓分为中央粮仓、郡(国)粮仓和县级粮仓。据居延汉简资料,汉代边郡地区形成了包括都尉仓、候官仓、部仓在内的三级仓储体系,它们与其他粮仓一起构成秦汉时期的粮食仓储体系。粮食管理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参与,也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及仓官。在日常的粮食管理事务中,仓官的作用尤为显著。秦汉仓储粮食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主要体现为数量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三个方面。秦时的粮食管理侧重于“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一环,主要有“负”“谇”、“赀”、“与盗同法”四个等级的处罚规定;汉代则更加侧重于“数量管理”一环,主要通过簿籍的形式进行管理,这是粮食管理的一大进步。如何让丰富的仓储为国家服务是仓储粮食管理的宗旨,而粮食分配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此。由此,笔者将粮食的分配作为研究仓粮管理的重要一环。秦汉时期,粮食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供给皇室消费、官吏俸禄、军事用粮、传食用粮和赈灾等。本文集中讨论了军事和传食用粮两个方面,秦汉法律对军粮和传食分配的标准和程序作了严格规定。总体而言,秦汉仓储粮食管理呈现出管理精细化、粮食分配具有明显的以军事为中心和鲜明的等级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