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病理类型,随着肾脏病理活检技术的推广应用,该疾病的确诊率逐年提高,其治疗方法也广受关注。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虽有一定经验,但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值得商榷。导师在深入研究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IMN的发生主要在于气血水三者的失调,其核心病机在于气虚血瘀水停,故而创立了以益气活血利水法为主的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方法。本临床研究主要探讨从气血水论治IMN的治疗特色和优势。乙酰肝素酶作为一种新近得到广泛关注的葡糖核苷内切酶,其在体内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一些研究表明其表达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乙酰肝素酶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进一步探讨中药减轻特发膜性肾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一: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目的:以中医气血水理论为指导,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基础治疗+益气活血利水方药)和对照组[基础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两组间的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综合疗效、尿蛋白及其它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初步评价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以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整体疗效的分析:在对60例入组病例进行分析后得出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②西医综合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80%;③主要理化指标比较:在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BUN、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eGFR的指标变化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分层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3.5g患者组: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91.7%;②西医综合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0.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③主要理化指标比较:在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BUN、ALB及eGFR的指标变化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g患者组: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4.6%;②西医综合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9%。③主要理化指标比较:在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ALB、eGF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指标变化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分析:疗前的肾功能指标(Scr、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 APTT以及eGFR与疗效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疗程对疗效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及更长疗程时,患者疗效较明显;而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等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中医病机理论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机责之于气血水三者的失调,气虚、血瘀、水停可能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核心病机。2.益气活血利水法具有较好的缓解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症状、减轻尿蛋白的作用,其疗效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当。3.理化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疗前的肾功能指标(Scr、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 APTT以及eGFR等指标对治疗效果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疗程与疗效显著相关,长疗程时患者疗效较明显;而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等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研究二:乙酰肝素酶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中乙酰肝素酶含量的检测,并将其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索乙酰肝素酶与尿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进一步探讨中药减轻特发膜性肾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中共采集血样48例,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3例,根据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含量将其分为缓解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g/24h)17例和未缓解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g/24h)16例,并采集健康人群(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小于200mg/24h)15例血样,用人乙酰肝素酶(HPA)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测定样本的乙酰肝素酶含量,并与入组病例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以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研究病例的分析表明:①缓解组、未缓解组和健康人群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乙酰肝素酶含量的组间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酰肝素酶的含量随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高的未缓解组,乙酰肝素酶的含量也较高。②经对入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肝素酶含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③经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模拟出乙酰肝素酶含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直线回归的方程式:Y=88.561+6.357X。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对比的外周血乙酰肝素酶含量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外周血乙酰肝素酶含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