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它往往导致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听力损失达到最低点。国内目前关于此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但近年来,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原因不明的特点致治疗效果不明显比例的增加[1]。另发病机制的不明确[2]给西医治疗本病带来不便,使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根治,而近年各学者发表的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文章不断更新,说明针灸疗法在对本病的治疗上发挥了极大作用。本研究在收集针灸及相关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础上,对针灸治疗本病进行筛选、评价,通过完整、缜密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探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伴随症状的改善。从而为临床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循证医学支持,为在针灸手段的选择上提供有力指导。方法:通过联网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F)、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和Science Direct等及手工检索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按照规定的纳入及排除研究标准选入最终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利用国际公认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利用RevMen 5.3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因最终纳入研究的结果评价有按人数与耳数评估的区别,将最终纳入的17篇研究分为两组进行评价分析,以人数为治疗有效标准的标为组1,以耳数为治疗有效标准的列为组2,通过灵敏度分析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此次meta分析最终包括17项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结果:17篇文献的Jadad评分均大于3分,均为高质量文献。17篇文献总纳入患者1397人,治疗组总人数为702人,对照组695人。Meta分析结果提示:(1)有效率:因疾病特殊性,分为以人为单位及以耳为单位两组;两组均提示含有针灸的治疗组优于药物组。(2)伴随症状:针灸疗法治疗耳鸣有显著优势。(3)听力损失分贝:针灸疗法对于患者听力损失分贝的改善有显著优势(4)血液流变学(HR):针灸疗法对于患者全血粘度比(BV)、血浆粘度比(PV)、红细胞压积(Hct)等的调节有明显优势,对纤维蛋白原(Fb)的改善无明显优势(5)不同耳聋程度有效率:针灸疗法对于轻-中度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优势,对于重-极重度患者的有效率的改善有明显优势。17篇文献中只有3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其中2篇文献提及未出现不良反应;17篇文献中只有4篇文献提及退出与脱落情况。结论:该系统评价提示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不论是单纯针灸疗法还是与药物或高压氧等其它方法联用效果均稳定,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的突发性耳聋治疗的结局评价除以上指标外,还有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还需进行全面评价来完善针灸疗法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纳入文献大多偏倚风险未知,提示文献中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不甚严谨,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评价结果,且试验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随访度及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全,真实性可靠度不高,结局仍需规范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