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临床实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程为7天,两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临床总体疗效评价标准观察实验两组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通元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通元针法的理论特色。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两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A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留针时间相同。治疗组与对照组每日治疗1次,七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对患者进行病情程度评估,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临床总体疗效评价。统计方法:两组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如性别)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双样本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测定(FIM评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评定(Brunnstrom评定)无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t=8.012,p=0.000<0.01,说明两组评分存在差异(P<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自身对照比较,t=-12.711,p=0.000<0.01,说明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自身对照比较,t=-5.410,p=0.000<0.01,说明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FIM评分:t=7.55,p=0.000<0.01,说明两组治疗后FIM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前后FIM评分自身对照比较,t=-16.912,p=0.000<0.01,说明在FIM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FIM评分自身对照比较,t=-8.993,p=0.000<0.01,说明在FIM评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通过对两组治疗后各阶段例数进行秩和检验,Z=-1.632,p=0.103>0.05,两组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评定分布差异不明显,说明治疗后两组在中风后偏瘫恢复各阶段病例数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后总体疗效对比:通过秩和检验分析得出:Z=-2.508,p=0.012<0.05,说明两组在总体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病情程度方面,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测定(FIM评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评定(Brunnstrom评定)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保证了两组的实验数据的可对比性。2.治疗后,通过对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均具有差异性(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而组间比较则治疗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方面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采用的疗法对患者的评分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通过对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且在显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本次课题两组均没有发现临床治愈病例。4.在Brunnstrom评定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各阶段病例数对比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在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评定方面,两组疗效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