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社会活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国家劳动力的再生产,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石,人民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基层实施者,其影响可见一斑,不仅与国家新兴动力接触最频繁,也是对其影响最深刻的人员之一。现如今,教育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专业、全面的要求。学习障碍(我国习惯称学习困难)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领域永恒的研究课题。西方学者对学习障碍研究较早,“学习障碍”的具体定义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于1963年最初提出,而中国开展学习障碍的研究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学习障碍成因的分析和实证,取得了不乏丰硕的成果,将学习障碍的成因大致分为内因主导型和外因影响型,内因有学生性格、学习习惯、态度及方法等方面;外因则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影响等。地理学习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个亚类,主要表现为智力正常、无感官障碍的学生地理成绩落后、地理能力、地理思维等的缺乏。故而,诸多原因都会影响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障碍,如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科的特殊性、社会的重视程度等等,但作为地理学科学习的引导者—地理教师,他的作用可想而知,其一言一行总是会带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重视程度等的影响。因此,本论文基于地理教师视角分析高中生的地理学习障碍,通过对地理教育专家们的调查,确定地理教师在哪些方面影响高中生的地理学习障碍,而后经地理教师问卷、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法验证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在这些方面如何实施,以此总结出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障碍中的教师因素,最后依据地理教师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障碍的几类原因,提出息息相关的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