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或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大学生的科学信仰,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却又一次掀起波澜,试图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我国大学生树立西方的价值观,实现“颜色革命”。由此,从专业的传播学角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路径、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逻辑、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献计献策,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梳理了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危害、产生的根源、论战的三大核心问题之后,从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四项基本原则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大学生科学信仰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冰点事件”和《炎黄春秋》办刊宗旨的变化,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运用“把关人”理论动摇大学生科学信仰的传播逻辑。以《真有儒家背景的人怎么会敌视西方普世价值》一文为例,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运用“意见领袖”理论动摇大学生科学信仰的传播逻辑。以“告别革命论”的宣传,探析了西化分子营造舆论气氛,促进“负面螺旋”上升的传播逻辑。结合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第三次论战、“作业本”事件,探析了历史虚无主义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逻辑。最后,以洪振快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为例,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综合运用传播学理论动摇大学生科学信仰的传播逻辑。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揭示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手法。在论文的最后,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专业的传播伎俩,针尖对麦芒,再从传播学四大理论入手,提出了一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思政课设置议程传播、促进“螺旋”正向上升、树立“意见领袖”、发挥“把关人”作用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历史虚无主义的藏身之处,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手法,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帮助大学生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夯实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从而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