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补泻手法多样,临床行之有效,决定了针刺临床疗效的大小,为针灸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以及一定的手法的应用也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因此针刺手法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针刺补泻是针刺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历来为针灸医家所重视。然而以往论及针刺补泻,多囿于毫针补泻,忽略了其它针灸器具的补泻作用,同时也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虚实”问题。因此若想系统研究补泻刺法,首先要解读一个包括“虚实”问题在内的理论体系,而非局限于毫针操作术式。而针刺补泻的适应症限于精气尚未亏虚者。针刺所补仅适用于由营卫倾移造成的病变局部的气血失衡,其作用只是使气血从偏聚之处移至偏虚之处。而对虚实并存的状态需先泻实再补虚。由情志过极或饮食等非外因导致的病变,其“虚实”主要由气血逆乱、营卫倾移所致,其特征及发展与外邪入客的第二阶段相近,虚实并存但无明显的邪气可言,只能以“有无说”来解释。综上所述,不同病因所致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虚实”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邪盛正衰”和“营卫倾移”两种,但均可以“有无说”来解释。因此虚实的“有无说”应被看作是《内经》“虚实”理论的核心。针对疾病发展不同阶段“虚实”状态的不同,针刺补泻主要依于脉诊、望诊判断经络的虚实,确立相应的治则。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概述了包括经络、输穴、针灸等中医基础理论。其中《灵枢》又称为《针经》,已较完整的描述经络输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为后世针灸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刺补泻起源于《内经》,并且《内经》中详细的论述了徐疾补泻和呼吸补泻等。《内经》之后,后世针灸临床出现了烧山火、透天凉等许多不同的复式等针刺补泻方法。以下根据《内经》中针刺理论,对其中几种主要针刺补泻手法进行分析。但是《灵枢》中的“迎随”,是否就是现今针灸临床与教学中的“迎经而刺为泻,顺经而刺为补”的迎随补泻法呢?《灵枢·九针十二原》在有关“迎随”论述之后,紧接着就有关于针刺补泻方法的具体论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出针,邪气得出,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这段论述详细地介绍了针刺补泻法及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文中的“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清楚地说明了“补曰随之”的内容,即补法操作中的过程。《灵枢·终始第九》中:“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也是以“迎随”论补泻调经气。《灵枢》中只记载了徐疾补泻。所以,《灵枢》中的“迎随”乃是补泻的代名词。那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为何用“迎随”而不是直接用“徐疾”论补泻呢?由上分析可知,“徐疾”只是阐述了针刺补泻中进出针的部分。而“迎随”则包括了整个补泻的过程。其中,“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这里的“迎”和“追”更是形象地指出了补泻的时机,即气在针下。这是针刺补泻中的关键。因此,《灵枢》中的“迎随”,乃是包括整个补泻中的过程,尤其是补泻的时机。“迎随”不是与徐疾补泻同等的另一种补泻方法。然而,从《难经》开始,“迎随”演变成了另一种补泻方法。《难经》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输,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难经》.依据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将“泻其子穴”称为“迎而夺之”;“补其母穴”为“随而济之”,即称补母泻子法为迎随补泻法。此与《灵枢》所论“迎随”大相径庭。到了金代张壁《云歧子迎随补泻法》中:“顺经而刺为之补,迎经而刺为之泻。”此即今日针灸临床所熟知的“迎随补泻法”。迎即指针尖逆经脉气血循行方向针刺,“迎而夺之”此为泻;随即针尖顺经脉气血针刺,“随而济之”此为补。针刺补泻变得十分简单易行。而且似乎是源自《灵枢》。所以在针灸临床上十分流行。在《难经》中没有关于呼吸补泻的描述,因此不再讨论。《内经》中关于呼吸补泻的描述比较明确,而《针灸大成》中的“三衢杨氏补泻”中的呼吸补泻法主要是将前人的呼吸补泻法叠加而成。故在此先探寻《内经》中呼吸补泻法及《针灸大成》中呼吸补泻法的理论基础和立意的方法。营卫补泻法,首载于《内经》。而《内经》营卫补泻法的产生,是以营和卫的生理功能、季节变化以及病人的体质、病情、病位等因素为根据的。在《七十六难》中,提出:“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的原则,形成了《难经》营卫补泻法技术。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提出的营卫补泻法,其流源起于《内经》等理论基础。《内经》也初步确立了提插的含义,但提插补泻是从《难经》开始才有了初步的阐述。杨继洲在《针灸大成》载有的提插补泻法伸者提也,按者插也。如补泻不觉气行,将针提起空如豆许,或再弹二三下以补之。所以本文也将对营卫补泻法及提插补泻法做详细的研究和描述,探讨其机理和操作方式。捻转补泻最早见于《内经》,其原文中提到的“转”、“旋”的基本概念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内经》中的补法重在出针后疾按针孔、泻法重在出针后不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由于操作着眼于皮肤腠理门户的“开阖”,故被称为“开阖补泻。”,《针灸大成》以阳气舒发为开,阴气固藏为阖。所以杨继洲认为,补泻与气之开阖相应,不只是流注开阖之法。而关于复式手法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内经》时代。《难经·七十八难》说:“推而纳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在《针灸大成》中认为:“夫实者,气入也……以阳生于外,故入。”说明要达到阳气入内,充满腠理的目的,就必须从阳(外)引阴(内),将天部所生的阳气逐层引入地部,如此则阳胜于阴,而阳气自回,热气自生。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具体指明了操作方法,使后学有矩可循,本文也将探讨研究其中的操作方式和现代研究概况。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价值及治疗效果如何,始终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从而影响了针刺补泻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针灸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期望本文能为针刺补泻的研究以及针灸学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偿试。
其他文献
即使严格控制空冷水质各项指标,不锈钢空冷管板局部区域仍可能出现严重的氯离子腐蚀。针对局部管板氯离子浓缩的腐蚀特点,采取提高喷淋效果、加装防护滤网、定期清垢等措施,
本文选取广州市典型的乘用汽车涂装喷涂生产工艺,研究了汽车生产过程中涂装工艺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特征。参考美国环保局推荐的TO-14和TO-15测量方法,利用采样罐采
<正>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逐渐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
广州地铁进行了WLAN试点建设,将WLAN网络服务和地铁移动互联网经营融为一体,在满足地铁网络服务和信息传播的前提下,通过商业经营获取经营收益。介绍系统构成、施工方案、干
背景脑卒中所导致的吞咽障碍为功能性吞咽障碍。资料研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30%-65%,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
<正>早期的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制,从雇主责任保险到社会保险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劳动者从工伤无助、得到补偿到工伤保险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史进程。
会议
目的论文在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和道教背景描述的基础上,对具代表性的明代医家著作中有关针刺补泻手法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旨在通过描述、比较、分析明代医家针刺补泻手
一、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针灸禁忌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内经》有关针灸禁忌的论述,已经基本完成了针灸禁忌理论体系的构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
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的因素之一,各种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影响至深。以Dornye i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探讨了如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