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画家村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明园画家村是新中国第一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地,始于1990年前后,1992年后由于艺术圈内的口口相传以及媒体的报道迅速发展,1995年11月被政府强制解体。  本研究秉承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基本准则,试图厘清圆明园画家村从源起、发展、繁盛到最终解体的发展脉络。  聚集在画家村的艺术家以从事绘画创作的艺术家为主,另有少量从事写作、摄影、音乐等的艺术家。画家村的鼎盛时期聚集了200多名艺术家。  与诸多人文地标相邻造就了圆明园画家村敏感的地理位置,画家村主体部分属于福缘门社区,区域内的民房属于海淀乡的农民,房租相对低廉。  1990年,丁方、田彬、方力钧、伊灵等入驻圆明园画家村,属于最早落户画家村的艺术家。当时画家村纯朴的环境、相对低廉的生活支出,满足了艺术家潜心从事创作的愿望。  1991年至1992年,入驻画家村的艺术家人数迅速增加,并逐渐形成若干非正式的“小圈子”,圈内成员间频繁的精神碰撞、思想交流、以及平日生活的相互照应使得画家村呈现出理想的艺术家聚居地态势。当时画家村已经有少数艺术家,开始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将作品售卖给外籍人士获得收入;但绝大多数艺术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中外媒体开始从不同角度关注和报道圆明园画家村。  1993年,以方力钧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样式,在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收获成功。与此同时,源于艺术家的集体聊天,通过轰轰烈烈的“萝卜白菜”运动兴起的艳俗艺术,诞生在圆明园画家村。1994年后期,入驻艺术家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画家村内部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逐渐呈现鱼龙混杂、人心浮躁的景象。方力钧等最早入住画家村的艺术家开始撤离圆明园画家村。  曾经在圆明园画家村居住过的艺术家倾向于把画家村的解体归结于下面三种诱因:1993年7月的“严正学事件”;1995年5月的“张东撒尿”事件以及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实际上,圆明园画家村的强制解体是与1995年国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相符合的。同时期北京的“浙江村”、“新疆村”等外地人口聚居地都曾被清理。1995年秋天,画家村的艺术家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收容遣送”,这直接导致了同年11月画家村的彻底解体。  圆明园画家村解体之后,各种规模和形式的艺术家聚集地遍布全国各地。它们的存在和蓬勃发展是曾经存在过的圆明园画家村的意义所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探索自身生存之路上的里程碑,圆明园画家村的历史将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
其他文献
信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处于城市与乡村交界处的城乡结合部,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在城市化的特定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社会信任伴随社会经济结构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当先.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学校不但需要更多的高校教师,还需要他们提高素质.强化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师队伍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是依照(辽宁省人民政府令[1994]45号)从1994年10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实施的.截至到2000年底,全省已有34061户企业,4091 713名职工参加了工伤
期刊
简要介绍冻结法施工赵家寨矿中央风井的技术要点和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冻结、掘砌、支护技术控制产生的良好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次迟到的采访 2005年1月12日,我们 一行两人坐上汽车,驶 上南梧二级公路开往宾 阳的路段。 我们这次的采访任务是去宾阳 了解“7·22”井下中毒故事,由于广西 这几天来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