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代谢控制理论为指导,研究了L-苏氨酸高产菌的选育的方法。试验从土壤中筛选出分泌苏氨酸的细菌。并以自主筛选出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NTG)、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三种诱变剂对出发菌株进行处理,筛选L-苏氨酸高产菌株。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发酵液中L-苏氨酸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纸层析-Rf值法”和“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2)根据产苏氨酸的菌种大多为细菌,设计了产酸的细菌选择性分离筛选培养基,对从土壤分离得到的757株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到3株L-苏氨酸产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确定了这3株均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nicum )。其中一株编号为WS4006的菌株遗传稳定,生长良好,产苏氨酸达到0.18g/L。(3)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nicum) WS4006为出发菌株,采用NTG、紫外线和DES多次诱变,经摇管初筛、摇瓶复筛、遗传标记验证、单菌落分离和连续传代,定向选育出一株L-苏氨酸生产菌株NUD-12,其遗传标记为蛋氨酸缺陷、AHV抗性(Met-十AHVr)。在未经优化的摇瓶发酵条件下发酵72小时,可产L-苏氨酸0.31g/L,其遗传性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