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发展成为冠心病的重要介入治疗措施之一,但是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 RS)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迄今还没有很满意的治疗方法。探讨RS的机制及其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心血管药理领域的一大热点与难点。研究表明,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GJ)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的增殖和迁移过程。病理状态下,连接蛋白(connexins, Cxs)会发生重构,进而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行球囊内皮剥脱术后,在RS的不同时相,Cx43的表达是否发生变化及其规律,以阐明Cx43的表达及重构与RS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相关性,为RS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n=5),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取材时间的损伤组(0d、7d、14d、28d)。后者予以高脂饮食8周,8周后行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分别在术后0d、7d、14d、28d取手术侧颈总动脉备用。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8周后直接处死,取一侧颈总动脉备用。饮食前后分别测量大鼠体重,抽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浓度。所有标本均做病理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同时用RT-PCR方法对Cx43 mRNA的表达行半定量测定;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后大鼠体重、血清TC和TG浓度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清晰可见,VSMCs呈梭形,排列整齐;术后0d组,未见内皮细胞残留;术后7d组,管腔局部开始出现少量的新生内膜,并伴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d组管腔出现明显新生内膜,且主要由排列紊乱的平滑肌细胞组成,并呈现向管腔生长的趋势,管腔轻度狭窄;术后28d管腔明显狭窄,新内膜中部分VSMCs的形态已接近中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五组大鼠血管中膜VSMCs中均有Cx43表达,7d、14d、28d组新内膜中有Cx43蛋白阳性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量明显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7d组Cx43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较0d组明显降低(P<0.01);14d时显著升高(P<0.05);28d组表达量的增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高脂饮食大鼠颈总动脉行球囊内皮剥脱术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出现再狭窄;②球囊损伤造成的RS过程中,Cx4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出现先下降,之后显著升高。③Cx43重构参与了PCI术后R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RS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