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辽宁省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即物种、区系多样性,及其与植物群落和季节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物种多样性研究,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季节进行标本采集,共采得610余份标本,通过分类鉴定,共261种,隶属于2门6纲20目53科122属,包括子囊菌门3纲5目9科17属22种,担子菌门3纲15目45科105属239种。其中中国新纪录属1个、新记录种1个,辽宁省新记录种10个。按照菌物字典(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第十版进行分类,同时参考CABI Index Fungorum在线数据(www.indexfungorum.org/Names/Names.asp)进行物种信息校正和编目。凭证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区系多样性研究表明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优势科(科内种数≥10)有9个,从大到小依次为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伞菌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丝盖菌科(Inocyb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共有142种,占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54.41%。区内优势属(属内种数≥5)共有16属,从大到小依次为小菇属(Mycena)、小皮伞属(Marasmius)、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鳞伞属(Pholiota)、口蘑属(Tricholoma)、粉褶菌属(Entoloma)、杯伞属(Clitocybe)、鹅膏菌属(Amanita)、蜡伞属(Hygrophorus)、光柄菇属(Pluteus)、枝瑚菌属(Ramaria)、蘑菇属(Agaricus)、环柄菇属(Lepiota)、丝膜菌属(Cortinarius)、乳菇属(Lactarius),共有110种,占区内种数的42.15%,占区内属数的13.11%。同时对大型真菌与森林群落的关系以及与季节温度变化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林和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林内,大型真菌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另外,保护区内的核桃楸林较为特殊,虽然是阔叶林,但是真菌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过度的人为干扰有很大关系,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应该控制在合理水平,大型真菌与森林植被多样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季节相关性研究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发生从5月份开始,逐渐上升到8月份达到最大,这对以后的调查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