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进程的加快,产品生产过程日益“碎片化”,这种生产模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等途径影响一国经济或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也越来越频繁的参与到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作为未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状况将显著影响其对经济的提升效果。然而在发达国家或服务大国主导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服务业仍处于被支配地位,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和西方国家推行“逆全球化”,短时间内我国服务业试图单纯的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地位的攀升,进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较艰难。“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服务业突破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为了使服务业更好地助力国内经济增长,对如何借助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际分工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增加值贸易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国服务业参与“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影响方向及途径,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T),应用系统GMM模型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法对相关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主要对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根据目前贸易的发展特点对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分别从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服务贸易和“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成果进行总结并评述;第三章是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发展现状及前景。主要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王直等人(2015)对双边贸易数据的分解方法,对2000年至2014年我国服务业整体及其各细分行业向世界出口的数据按照增加值的来源和去向进行分解并以此构建相关指标,深刻解析了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并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同时,与发达国家——美国进行对比,明确我国服务业存在的不足。最后,通过对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分析预测我国服务业未来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前景;第四章是中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应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的现状、成因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第五章是区域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机制和攀升路径。本文在对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我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将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于是本文在相关理论和现有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推导影响机制,并在每一个影响机制下阐述了具体的攀升路径;第六章是区域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实证分析。本文应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证检验,更进一步的将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替换成我国服务业在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外的价值链地位指数,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并应用中介效应分析法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我国服务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验证;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这一章节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服务业近年来的出口量增长缓慢;出口产品结构无进一步优化迹象;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始终在低位徘徊;个别行业更是拉低了我国服务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水平,如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科学研究和其他行业。造成此发展现状的原因在于我国服务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开始下降;国内增加值较少参与多次跨境流动;以中间品形式出口的服务产品中国外增加值占比波动剧烈;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贡献最大的始终是国外增加值。通过与美国进行对比发现,美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另外,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逆全球化”盛行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服务业试图在短时间内单纯的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摆脱发达国家和服务大国的控制,进一步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难度较大。其次,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我国服务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出口的总量逐年增加;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以前向模式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服务贸易量较大的国家——俄罗斯、波兰、土耳其、希腊以及印度进行对比发现,我国服务业“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指数相对较高,而且还在不断地向更高附加值位置攀升;个别行业更是提高了整体的发展水平,如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我国服务业之所以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占据相对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是因为国内增加值投入占服务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较高;国内增加值广泛参与多次跨境流动;国外增加值贡献率虽然在我国服务业“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地位指数中贡献略高,但间接增加值贡献率与其不相上下,且后者占比日益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甚至前者的贡献率超过后者;国内价值链构建程度的日益完善也满足且支撑了我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就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经济体试图发展服务业的诉求相契合,在良好的发展基础、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共同助推,我国服务业未来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良好。第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证实了我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会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服务出口产品中生产性服务中间品投入的增加、服务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贡献率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显著的推动我国服务业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位置攀升。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证实了我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通过自身要素结构的不断完善,专业化生产能力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升,深度参与分工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目标。其中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活动主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因素将积极的效应传导至全球价值链,生活性服务业通过需求因素传导,公共服务业则通过要素禀赋、技术和制度因素传导。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考虑到中间品贸易盛行的背景下,以增加值贸易为统计口径,准确的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更符合我国服务业真实的贸易情况。同时从增加值的角度深入的探讨了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和“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呈现如此发展现状的原因。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将我国服务“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相结合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本文主要应用的是WIOD数据库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造成了缺失近年研究数据和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精确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