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国际《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纺织产业贸易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其次分析了2005年1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有效期终止后国际纺织产业贸易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态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频遭摩擦的原因及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在对我国纺织产业未来贸易发展环境预测分析及对有关国家纺织产业战略调整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后ATC时代我国纺织产业贸易发展的应对策略。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不受外来进口产品的冲击,对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和服装制品的进口采取了种种严格的限制措施,先后制订了《短期纤维协议》、《长期纤维协议》和《多种纤维协议》等多个国际性双边、多边协议。经过发展国家的不懈努力,《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于1993年12月达成。《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规定在10年的过渡期内逐步取消配额,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纳入到GATT体制之中,为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后ATC时代国际纺织产业贸易已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发达国家进口的格局,其总体规模继续稳定增长,但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逐步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保障措施、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壁垒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从世界范围看,纺织品服装贸易已形成三大消费市场、三大制造中心、三大贸易圈的格局。三大消费市场是:以欧盟为中心的欧洲;以美国、加拿大为中心的北美;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三大制造中心是:土耳其、中东欧和北非国家;墨西哥、中南美洲等美洲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发达国家纺织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装备水平先进、产品设计能力突出,他们主要设计生产高端纺织产品。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以上三个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大多仅凭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第一大国。在中国入世、ATC有效期的终止等一系列事件给我国纺织产业贸易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纺织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并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国纺织产业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频繁的摩擦,贸易摩擦的数量和金额都在不断地增长,摩擦的主体已经迅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并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我国拥有较丰富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和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含量、产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竞争战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后ATC时代,为了适应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新的发展环境以及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贸易国都对本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在以上研究及对典型国家纺织产业战略调整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产业贸易发展分层面提出以下策略。政府层面应对策略:加大对纺织服装工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常性磋商与协调;重视认证机构的建设,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标准;完善我国劳工标准立法,争取有利国际环境。行业中介组织层面应对策略:建立健全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对敏感商品制定最低限价并采取自律措施。企业层面应对策略:理性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环境;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申请认证、申领生态标签;注重自有品牌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