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的理论、实践和发展趋势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科学传播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关于科学传播的提法也经过一些学者的大力宣传,逐渐被人们接受。本论文第一部分是对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概括,澄清了科学传播概念的内含和外延,并客观的评价了科学传播和科普的争论,认为这场争论有利于国内科学传播的发展。在论文的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以下几个从传统科普到科学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也即国内科学传播的实践中碰到问题,这些问题是:1传统科普面临挑战——从科学家的职业分化说起;2科学普及能提高国民素质吗——传统科普与科学教育的关系;3科学传播中的一个现象,SARS与我国的科学传播;4方舟子的学术打假和索卡尔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单是社会现象,而是理论转型时期的必然,它们带来的必然要求是建立高效的传播机制和有效的传播理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论文的第三部分提出了科学传播研究发展的两个趋势,一个是技术学方向,一个是社会学方向。技术学方向是科学传播手段演进的必然,而社会学方向是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使大众能具备科学文化,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这也是科学传播要达到的实践上目的。这两个发展趋势也是科学传播研究的趋势,充分认识到此,才能使科学传播走上体制化的正确道路。
其他文献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指称含义和特点.中国近代社会曾经出现过市民社会的萌芽,但建国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浓厚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环境又将其扼
干旱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而土壤水分是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利用遥感手段反演地表土壤水分,可以充分反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适合进行大范围动态监测。研
胡适认为“人物传纪是历史的来源”,对“关系一国生命”或“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的关键人物的研究,则可为社会取法,且可为后人借鉴。即使基于仄狭的学术研究角度,“誉满天下,谤亦
期刊
该文分析了动态知识观指导下的技术创新能力新变化,从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存量与技术能力、知识流与技术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探讨了知识流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建立学
针对目前大宗工业物资运输船队规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承运份额考虑的我国油轮船队规划的动态规划模型,并编制软件进行求解,获得2013—2017年我国油轮船队的最佳发展
海南三亚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玉米北种南育的重要基地。南繁加代对玉米育种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可以加快育种材料的世代选择,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在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梦理想蓝图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挥棒,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受到各界的关注。论文通过回顾国内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期刊
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种风机、光伏电源、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投资、运维费用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