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水旱灾害气象风险评估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分与葡萄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水分的盈亏可抑制葡萄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葡萄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由水分的盈亏可致葡萄产生病害风险的角度出发,选取葡萄生长过程中高风险的干旱及霜霉病害,针对可能引起其发生的气象条件展开研究,以中国葡萄主产区之一的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基于1981-2014年环渤海区域包括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6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从气候资源角度探讨了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种植的适宜性,研究了该地区由于水分盈亏引起的鲜食葡萄干旱灾害以及霜霉病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灾害发生风险,以期为鲜食葡萄产业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增添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环渤海地区的水分、温度条件能较好地满足鲜食葡萄生长发育需求。在水分适宜程度方面,各发育期的降水量总体满足鲜食葡萄对水分的要求,然而降水与需水随时间分配的一致性较差;在空间分布上,环渤海地区全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降水呈自西向东增加的形式分布;环渤海地区的生长季活动积温适宜多种熟性葡萄的种植,且能满足高品质葡萄种植所需的热量条件。(2)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干旱灾害发生风险较高。鲜食葡萄发生干旱的高风险时期分布在新梢生长期及着色成熟期,而干旱的低风险时期为果实生长期;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该地区的干旱以轻旱为主,严重干旱高发区集中在河北省西部,而辽宁东部地区发生干旱的风险较小;从时间规律上看,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各生育阶段干旱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多为全区域干旱,以着色成熟期发生全区域干旱的风险最高。(3)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存在一定的霜霉病害风险。从时间分布上看,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霜霉病害发生的高风险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之间,正值葡萄的果实生长期以及着色成熟初期,病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多为全区域性病害;从空间分布上看,病害高风险区集中在辽宁东部沿海地区,病害发生频率最高可达3a两遇以上(>66.7%)。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过度消耗伴随着环境污染等现象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因此为了减缓资源危机和减弱环境污染,找到清洁、可循环的能源迫在眉睫。氢作为一种具备清洁低碳、应用面广、便与储存等优点的二次能源,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另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诸多科学家利用广泛的太阳能作为产氢的一次能源成为当下热门研究,其中使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裂解水生产出H_2是比较理想的办法之一。由于光催化剂作为
沉积物渗透系数是水体在沉积物中通行能力的量化指标,左右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效率。在干旱地区,下渗过程使河湖水量耗竭过程加速。博斯腾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
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当下最严峻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污染,浪费,过度消耗正掏空着我们赖以生存,资源有限的环境。为了打开这种艰难局面,绿色节能低碳环保是国家所大力提倡的,习
作为一种最近提出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它基于两个简单的假设,在许多合成数据集中能够实现有效的聚类。然而,DPC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需要用户根据决策图来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在许多真实数据集中,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数据集中,DPC难以取得好的聚类效果。该问题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中普遍存在
人体动作识别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智能安防、机器监控、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等。随着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动作识别的巨大产业前景使其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随之而来的硬件设备革新,为人体动作识别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平面信息升级成空间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往基于深度图像序列的方向上投入,而在深度图像序列中,以3D骨骼数据的使用最为广泛。同时,随着深度学习技术
二甲基亚砜作为有机化学和精细化工技术中极为重要的溶剂,它一直是各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二甲基亚砜分子具有多官能团的特性,这使得二甲基亚砜混合溶液表现出复杂的氢键的行为。自激光出现以来,拉曼光谱成为一种识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本文深入探究了含氢-氧根官能团对二甲基亚砜结构与性质的影响。(1)首先,我们利用532 nm的Nd:YAG脉冲激光分别研究动高压对重水结构
为了充分了解东中国海域的环境状态及变化过程,以便有效指导环境生态的管控和利用,本文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数据集成软件(Oceanographic Data Integrated Tool,ODIT,登
多级孔结构的构建有利于气体扩散电极的传质和电催化反应的进行。本文将廉价易得的炭黑、石墨与常用的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PTFE)和造孔剂一起共混处理,制成了一种扩散层和反
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由于其独特的一维结构、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在电子、光学器件和生化传感器等诸多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的新兴领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起来。分子表面自组装是构筑二维纳米材料的简便常用方法。然而分子在表面上的自组装是一个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