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逐步显现。由于对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的忽视,我国农民阶层在社会地位上始终处于不利地位,集中体现为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尤其表现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的分割体制、财政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关系到公民基本的生存权与基础性的发展权,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逐步提出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消除我国城乡之间由于巨大差距而引发的矛盾,又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学习,首先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入手,界定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遵循原则和一般途径。其次,在基本公共服务内容的框架内,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乡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方面不均等的现状,通过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政府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供给不足,并据此从政策以及体制方面深入分析造成此种不均等状况的具体原因。最后,依据分析的具体原因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取向,并针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资源、社会保障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