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组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以急性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和免疫治疗有效为特征,电生理表现为多发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和(或)轴索损伤。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GBS常见的亚型之一,其病理改变以广泛的周围神经轴索病变为主。目前研究认为,病原体通过分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组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以急性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和免疫治疗有效为特征,电生理表现为多发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和(或)轴索损伤。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GBS常见的亚型之一,其病理改变以广泛的周围神经轴索病变为主。目前研究认为,病原体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导人体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导致了AMAN发病,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能量代谢在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能量代谢在神经元轴索生长或再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为AMA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能量监测器,通过磷酸化调控细胞能量平衡。本研究通过建立AMAN细胞模型,比较其与对照组细胞中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抗GM1 Ig G抗体对p-AMPK/AMPK表达的影响;通过靶向能量代谢物分析AMAN细胞模型中能量代谢物的变化,探讨能量代谢在AMAN发病过程中作用,为开发AMAN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分化PC-12细胞作为本研究细胞模型的来源,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比不同时间点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细胞膜上GM1的表达情况,选取最佳分化时间点(48h);利用Protein G层析柱纯化AMAN患者血清中的抗GM1 Ig G抗体;基于PC-12细胞最佳分化时间点,在不同时间点加入抗GM1 Ig G抗体干预已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建立AMAN细胞模型;同时建立正常组和对照Ig G处理组。利用免疫印迹法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正常组、AMAN模型组与对照Ig G处理组细胞内p-AMPK/AMPK的表达,选取差异时间点(24h);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比较24h的三组细胞的伪足长度;利用靶向能量代谢物分析法比较正常组、AMAN模型组、对照Ig G处理组与AMPK活化抑制组之间的代谢物表达情况;利用Image J软件测定细胞伪足长度及免疫印迹灰度值;利用t检验比较正常组、AMAN模型组和对照Ig G处理组的p-AMPK/AMPK表达情况及伪足长度;基于靶向标品自建数据库进行靶向能量代谢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采用Graph Pad Prism 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PC-12细胞对NGF具有神经元显形反应,NGF诱导分化48h后的PC-12细胞上岩藻糖GM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含量约为未分化组细胞的2倍(P<0.001)。本研究发现24h的AMAN模型组细胞的p-AMPK/AMPK的表达与正常组、对照Ig G处理组相比显著增高(P<0.001)。另外,24h的AMAN模型组细胞的伪足长度较正常组与对照Ig G处理组均显著减短(P<0.001)。与正常组相比,24h的AMAN模型组共有13种代谢物发生改变,24h的对照Ig G处理组仅有1种代谢物发生改变,24h的AMPK活化抑制组共有24种代谢物发生改变。AMAN模型组与对照Ig G处理组相比较,共有9种代谢物发生改变。结论:在AMAN细胞模型中,抗GM1 Ig G抗体可促进p-AMPK/AMPK表达增多,抑制ATP的消耗和营养物质的合成,从而抑制AMAN细胞模型轴索样生长。本研究的结果尚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18-55岁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62名。收集入院患者的一般信息情况、入院情况、病史情况(首次发病年龄、总病程时间、本次病程持续时间、住院次数、抑郁发作次数、自杀未遂次数、入院前服药情况、家族史)、既往躯体疾病史及过敏史。对所有入院后的患者进行临床量表的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
目的:探讨影响烟雾综合征(MMS)患者常春藤征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35例M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2±15.4岁,范围5~83岁),包括单侧MMS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和双侧MMS患者124例(男58例、女66例)。以一侧大脑半球为单位进行评估,将所有受累大脑半球划分到常春藤
目的:探究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uanosine triposphate cyclohydrolase 1,GCH1)是否通过调控lncRNAs参与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首次对敲低GCH1的小鼠小胶质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与验证GCH1调控的炎症相关lncRNAs,从而进一步探讨GCH1在神
目的:本文通过对搜集的49例不同抗体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头颅磁共振、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检查、肿瘤筛查、治疗方案及疗效、随访的结果行综合及对比分析,并且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讨论4种常见类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治疗及预后情况,总
目的: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其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对比,以及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今后的家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以地区、性别比例、居住地等资料匹配正常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了Ghrelin在体外模型中对抑郁症治疗的作用,以及对抑郁行为的调节作用。对今后抑郁症的临床医治提供理论基础。实验动物: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放置在恒温、恒湿、日夜等长循环光照的情况下,随意进食、饮水。在实验开始前应让动物至少有一周的时间来适应实验室的陌生环境。实验分组及方法:40只小鼠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不注射任
目的:探讨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初步比较不同刺激频率等因素对患者抑郁症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期望为老年抑郁症寻求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2例,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即“对
目的:1.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获得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的途径以及首诊机构的分布;2.了解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就诊精神专科的相关因素;3.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精神专科时间;4.了解非精神专科医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识别诊断情况和患者对老年抑郁症的知晓状况;5.探讨自行减停药和首诊不同机构对疾病缓解状况的影响;6.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老年抑郁症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1
目的:探究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139(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139,GPR139)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与正常人脑组织中的差异性。研究GPR139在FCD引起难治性癫痫患者和正常人脑组织定量表达差异和定位分布情况,进而去探究GPR139在FCD导致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9月
目的:分析早中期帕金森病姿势步态障碍亚型人群的临床资料,讨论其亚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我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及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170例早中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姿势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 Dominant,PIGD)组77例,非姿势步态障碍(Non-PIGD)组93例。采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患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