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自然语言都有羡余性,羡余性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征.本文结合大量语料事实,对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对它们在语义和语用平面上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其成因、发展规律和演化动因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立足于具体现象的典型意义,对它们的功能表现作详细描述,并且用形式描写来为深层分析提供佐证.本文的基本目的是正确阐释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帮助人们认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不对称背后的深层语用机制,并为语言研究、语言运用和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提供一些帮助.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总结了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式、目标和原则;第二部分对现代汉语中羡余现象的表现方式进行描写阐释;第三部分是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达功用进行总结概括;第四部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
该论文主要从唐诗研究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该学术史的源头——唐人论唐诗的原始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建国以后的相关研究较多,取得不少成绩,但自觉地从唐诗研究学术史的角度
常论佛教法门种类繁多,有八万四千种,其中“不二法门”最为殊胜。“不二法门”在中土的流传不仅对我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我国文人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盛唐时期尤是
该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以中文网络文学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网络文学的审美精神--以网络文学的游戏性为本质的后现代特征.文学网站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写作题材呈现"多维化
汤显祖是明代晚期一位富有浓厚思想家气质的戏曲作家,他的"临川四梦"以其深邃的思想意蕴和完美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该文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期通过分析
上世纪20年代,自苏联留学归国的蒋光慈高唱着“东亚革命”之歌登上文坛。作为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蒋光慈的文艺创作是在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观的指导下发生的。受近代各种
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坛,女性作家群的崛起无疑开启了现代文学史独具魅力的新篇章.近几年来,随着评论者们对女性作家的普遍关注,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苏雪林也逐渐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