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体质、情绪、人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并构建数据库,挖掘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特征、体质类型、情绪特征、A型人格行为及其中的的因子行为“时间匆忙感”、“敌对性”的相互关系,为辨体质调治原发性失眠以及从指导调整人格行为方式入手从而阻断失眠反复发作进行临床理论依据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6年3月到2007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门诊就诊的115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以及69例无失眠的广东省中医院的职工、后勤人员和硕士研究生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的问卷包括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状态一特质焦虑自评量表(STAI)、A型行为量表(TABQ)、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自评量表(PSQI)、睡眠自评量表(SSRS)。除中医体质调查量表为医评外,其余均采用自评方法。临床资料收集完毕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以描述性分析方法计算其频数及构成;计量资料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取0.05。结果①原发性失眠症组共115例,年龄24~50岁,其中男性50例(43.5%),女性65例(56.5%)。②原发性失眠症组以气滞质(28.7%)、阳虚质(18.3%)、湿热质(15.7%)、气虚质(13.0%)较多见,而平和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和特禀质只占24.3%。③原发性失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原发性失眠组中,均数最高的因子分是睡眠效率(2.50)其次是主观睡眠质量(1.95)。④原发性失眠症组的贝克抑郁量表总分、状态焦虑总分、特性焦虑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⑤原发性失眠症组中A型行为人格特征者占26.09%,A一型行为占39.10%,其余类型行为特征占34.81%;原发性失眠症组A型行为构成比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原发性失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A型行为因子分TH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失眠症组和正常对照组A型行为CH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失眠症组CH分均数较TH分均数高,正常对照组CH分均数较TH分均数低。⑥调查群体中PSQI总分、BDI总分、SAI总分、TAI总分、A型行为、TH分、CH分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479~0.898之间;平和质与PSQI总分、BDI总分、SAI总分、TAI总分、A型行为、TH分、CH分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217~0.443之间;气滞质与PSQI总分、BDI总分、SAI总分、TAI总分、A型行为、CH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183~0.248之间;湿热质与PSQI总分、CH分呈正相关关系,与TAI总分、A型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172~0.218之间。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具有特定体质倾向,主要表现为气滞质、气虚质;总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存在多种睡眠紊乱特征,其中睡眠效率降低、主观睡眠质量下降是最突出的;具有普遍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抑郁的情绪障碍,并普遍具有A型人格行为特征,其中与A型行为的“时间匆忙感”和“敌对性”人格行为特征均正相关,可能与“敌对性”心理特征关系更大。失眠程度、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A型行为及其因子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互相影响。在中医各种体质中,气滞质相对容易伴随失眠、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A型行为及容易出现“敌对性”人格行为。根据上述规律,可以针对原发性失眠的各个相关因素,从体质、情绪、人格行为多角度,使用中西医心理学、药物、起居饮食运动调摄等多种方法切入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