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束快速制造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a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零件快速制造技术采用高能束流作为成形热源熔化同步供给的金属材料,按计算机设定的扫描轨迹逐层自由熔积成复杂形状的高性能金属制件。金属零件高能束快速制造过程是传热、传质与几何边界呈瞬态时空剧烈交变的超常态成形过程,影响其制件成形质量的工艺因素繁多,如高能束流功率、扫描速度、材料供给速度、工作气体流量、喷枪位置、基体的形状与表面状况等。因此,成形过程射流形态与熔积层形貌的在线可视化监测,对于保证快速成形件质量的稳定可靠性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首先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固/液相等离子熔射快速成形过程进行在线监测,提出采用相同标准二阶中心矩椭圆长短轴比作为等离子熔射射流形貌特征值,以反映熔射能量相关工艺参数的变化。实验中使用工业CCD摄像机采集不同功率和工作气体流量下的固/液相等离子射流图像,利用MATLAB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射流边缘检测和特征值提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特征值能够很好地适应射流的旋转和变形。随着熔射功率增大,特征值呈现单调递增趋势;随着Ar流量的增大,特征值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工艺参数下,液相等离子熔射特征值小于固相等离子熔射特征值。本系统的开发为固/液混相等离子熔射超常态成形新技术应用于低成本快速制备新型功能元件的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手段。其次,在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金属零件三维熔积快速制造中,目前多采用离线示教编程实现,成形效率与成形精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保证三维熔积快速制造的零件形状尺寸精度和成形性能质量、提高成形效率,基于熔积高度实时跟踪的自适应切片轨迹规划和熔积弧长动态调控成为金属零件的工业机器人三维熔积快速制造核心技术,而熔积高度和焊道形貌的可视化监测是其关键技术基础。该技术不仅能用于复杂金属零件快速制造,而且能用于大型高性能关键零件与模具的机器人快速修复,因而具有非常重要而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可变焦工业摄像机单目视觉技术进行了熔积层定位和形貌特征识别技术的相关研究,提出利用几何光学聚焦及摄像机线性模型标定的技术来获取主光轴深度信息的方法。文中首先获取标定目标像素尺度随着物距变化的曲线,然后根据该曲线和熔积层像素宽度计算熔积成形件当前实际高度。此外,本文建立了通过目标点数字图像像素坐标求解空间坐标的光学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熔积层形貌特征提取和缺陷坐标定位的软件。在不同的摄像机俯仰角下采集熔积层数字图像,并用本研究开发的模型和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然后将熔积层形貌特征和缺陷坐标的计算值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实际应用要求。以上研究成果为实现成形过程射流特征与熔积层形貌的在线可视化监测,保证快速成形件质量的稳定可靠性奠定了应用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提出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即通过视觉感的美好,在情感层次给用户的抚慰,有助提高工作效率;行为层即用户和产品交互的动态过程中获
针对供应商选择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SC和AHP相结合的供应商选择方法。用BSC进行初选,淘汰不合适的供应商;以财务、顾客、内部经营和学习与成长因素作为评价准则,用AHP在
研究了Si含量对GH2909合金室温拉伸、高温拉伸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提高Si含量可促进GH2909合金中ε相的析出,有利于降低GH2909合金的缺口敏感性从
算筹记数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中国广泛应用达两千余年,但由于文献记载和实物出土的不足,在算筹记数的起源、使用、流传和影响等方面尚有许多未能达成一致结
金改红利是促进广西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在研究和借鉴其他金融改革试验区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紧抓特色,促进广西沿边金融改革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文章利用MIKE21FM水动力模型,对董家口港油品码头工程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在潮流模拟验证吻合的基础上,建立了悬浮物输移、扩散预测模型,预测了工程在基槽开挖、块石抛填、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广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措施,在稳增长的同时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
本文介绍了矫直机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并详细分析了矫直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目的 探讨“骨伤软膏药”外用治疗外伤性肿病效果。方法 随机将446例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骨伤软膏药治疗组;消炎止痛膏对照组。治疗组根据瘀肿疼痛面积大小,取相应大小纱布,将
目的:分析针灸与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4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8月,按照随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