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PCI治疗后对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通过入院时、一月时、六月时测定血清脑钠肽及超声心动图数值评价左室重构。通过临床观察与随访,比较择期PCI组与常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近、远期疗效方面(包括患者死亡率,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的优劣,从而进一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双向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资料完整、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全部为AMI发病12h-30d内的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择期PCI组(42例)和常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38例)。两组均于入院时、一月时、六月时清晨空腹测定血清脑钠肽(BNP)数值,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记录心脏长轴、短轴及心脏四腔和两腔位图像,得出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SV)、舒张末容积( 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数值。在临床观察与随访方面,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病死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或严重脑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上)复合终点事件(心绞痛再发作、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一月时、六月时随访期间死亡、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上),复合终点事件(心绞痛再发作、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心力衰竭)。结果(1)基线资料(入院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梗死部位、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比例、心肌酶学、随访时间、治疗前造影结果,血清脑钠肽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功能分级等有均衡可比性,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择期PCI组:治疗42例共植入支架74枚,术前IRI平均狭窄程度(92±6.43)%,术后血管造影检查示残余狭窄﹤20%,且全部获得TIMI3级血流。(3)住院期间临床观察:住院期间择期PCI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一个月随访时:两组左心室大小及BNP结果显示,PCI组与单纯药物组两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比较,左室大小缩小,射血分数增加(P<0.05),BNP数值下降(P<0.05);(5)六个月随访时:两组左心室大小及BNP结果显示,PCI组与单纯药物组两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比较,左室大小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BNP数值明显下降(P<0.05);且与一个月时相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大小亦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亦明显增加(P<0.05),BNP数值亦明显下降(P<0.05);(6)一个月、六个月随访时:择期PCI组较常规药物治疗组,其主要终点事件以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少,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住院天数,近、远期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低,能较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失去急诊PCI时间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窗内行择期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是更好的治疗选择。它能挽救梗死周边区心肌,减少梗死延展,抑制左室重构,降低心肌电不稳定性,改善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