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两制”构想是怎么产生的?它为什么只能产生在中国?它的产生是否符合科学?围绕这些问题,文章以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运用毛泽东“古今中外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现实,客观和主观等方面,对“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文章突破以往在研究这类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性,以全新的视点,全方位、多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期能对“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原因作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揭示。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根源。任何理论的产生都必须既要符合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要符合现实的经济基础。“一国两制”构想正是借鉴中外历史上的“两制”实践,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统一和兼容性的先进文化的结晶。文章列举了中外历史上的一国内“两制”并存的例子,证明“一国两制”是有历史借鉴的。接着分析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和历史上的“一国两制”的根本区别。最后,文章着重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深刻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共性、“两种制度,一个市场”、大陆的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基础等。 第二部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时代条件;19世纪以来台海局势的日趋缓和,为和平统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一切的变化,都被邓小平敏锐地捕捉到了。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产生了“一国两制”构想。 第三部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现实依据。“一国两制”是照顾到各方面实际的结果。首先,从港、澳、台的实际看:港、澳、台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要尊重历史实际;同时,它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实际需要:那里的人们都希望祖国统一;但是,他们早已习惯了那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有一些误解;而且,港、澳、台问题还是一个国际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国际关系的实际。因此,统一后继续保留那里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符合实际的。其次,大陆的实际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实力;国家要统一和现代化要发展,二者必须兼顾;“一国两制”并存,根本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再次,从世界的实际看:当今世界己是“一球两制”的时代,世界都可以“一球两制”,国家为什么不能“一国两制”?最后,从根本上说,“一国两制”对大陆和港、澳、台各方都有利。 第四部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实践基础。“一国两制”构想不是邓小平的主观臆造,而是有实践基础的。它萌芽于毛泽东等人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索。特别是中共“两制”实践,如井冈山的斗争、“四项保证”、“西藏模式”、“一纲四目”等都具有了“一国两制”的雏形。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又为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邓小平西藏“十条”对“一国两制”的产生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部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主观条件。邓小平能够提出“一国两制”,关键在于他的人生经历、个性特征和独特的方法论。邓小平的留学经历,为他了解、学习和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最后在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同时,邓小平务实创新的个性、对祖国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他提出“一国两制”创造了条件。最后,“一国两制”的产生,主要归功于邓小平独特的方法论。如实事求是,“古今中外”法,“和而不同”辩证法,矛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等。 总之,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从古今中外,从主观与客观等诸方面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揭示,避免了以往在这类问题研究上的形而上学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