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采用自体血分离技术采集富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通过比较自体血分离后富血小板血浆和在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时富血小板血浆的质量,来评价富血小板血浆在体外保存时的质量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名择期在全麻下行主动脉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Ⅲ级,年龄35-65岁,BMI18.5-27 kg/㎡,术前HB>130g/L,HCT>35%,凝血功能正常。所有患者都是同一个麻醉医生完成麻醉方案。入室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使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患者,利多卡因喷喉后完成气管插管,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适当进行自体血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通过外周静脉给予加入1g钙的500ml的乐加或乳酸林格液进行补液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循环不稳定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维持。全血加入枸橼酸钠(10:1)进行抗凝。术中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进行维持。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测定自体血分离后(T1)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在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时(T2)富血小板血浆(PRP)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PH、血栓弹力图(TEG)的R值和MA值,采用自体血分离技术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的过程在体外循环前完成。结果: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后(T1)较回输时(T2)的血小板数(Plt)计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富血小板血浆(PRP)(T1)较回输时(T2)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PRP(T1)较回输时(T2)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富血小板血浆(PRP)(T1)较回输时(T2)的PH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富血小板血浆(PRP)(T1)较回输时(T2)的R值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富血小板血浆(PRP)(T1)较回输时(T2)的MA值变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分离技术分离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体外移动保存箱振荡保存时的质量效果仍然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