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加速,我国的市管县体制逐步显现出弊大于利的问题——财权与事权不明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市县争利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等等,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刻不容缓,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部分省份陆续开始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2009年7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内容提到“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  在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各省区的“扩权强县”改革和省管县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问题与成绩并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基于国内省直管县改革近况的数据分析,找出目前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困境所在,并分析其原因,最终找到深化改革的突破方向。  首先,本文从目前国内外已取得的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着手,对国际跟国内的学者的最新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通过这些全面、系统的文献综述,使本文的研究紧跟该课题的学术理论前沿。  其次,经过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涉及的相关理论的阐述,包括财政分权理论、效率与公平关系理论以及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再次,在总体上,对我国目前的省直管县改革现状进行概括。同时,对国内省管县改革的典型省份的改革背景、内容和成效分别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在看到其成就的基础上,也能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分析其深层原因。  最后,提出深化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方向。主要是五个方面:即调整省级政府的管理幅度,理顺好市县关系,健全配套设施推进市级政府改革,保证县级政府改革顺利进行以及“穷县”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何去何从。  因此,本文研究的突破口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即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另外,将省管县和市管县两种财政体制结合起来,以省管县财政体制为主导,市管县体制为必要补充,构建一种适合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模式。
其他文献
本土化意味着跨国公司高度地融入当地社会,对东道国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一国的人力资本往往会影响该国家企业内的知识储备、文化观念等。研究表明,国家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任何时点的公司治理结构部分的依赖其早期的形式。所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并不相同。 先前的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所有权结构驱动(初始所有权结构对后来所有权结构的直接影响)和法律规则驱动(初始所有权结构通过治理公司的法律规则对后来的所有权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则提出了资本结构驱动的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在不同的融资体制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