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3型车转向架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端科技的飞速发展,列车的实际运行速度不断突破新的高度。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更于2017年8月21日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运营速度,可见对高速列车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强,而高速的最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转向架的设计和构造,因此对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的研究仿真是极具科研价值和意义的。随着高速列车的速度不断突破,二系悬挂也采用了性能优良的空气弹簧,极大的改善了垂向特性,但同时伴随着车辆侧滚刚度的减小这一无可避免的事实。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高速列车转向架都会加装抗侧滚扭杆装置,但在运行时其受力复杂且变化频繁,极端时会严重影响到车辆动力学性能,到来难以估计的安全隐患。为了研究抗侧滚扭杆装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选取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实际运营效果都成熟完善的CRH3型车的转向架为研究对象。通过三款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软件和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的联合建模仿真,建立两种模型:不考虑抗侧滚扭杆装置柔性的多刚体模型和考虑抗侧滚扭杆装置柔性的刚柔耦合模型,分别在相同条件下计算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对比分析抗侧滚扭杆装置柔性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在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下侧滚扭杆装置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车辆动力学的平稳性指标是多刚体模型的指标要大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指标,亦即表明刚柔耦合模型的平稳性要优于多刚体模型的平稳性:从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来看,车辆动力学的安全性指标是多刚体模型的指标要大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指标,亦即表明刚柔耦合模型的安全性要优于多刚体模型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针对高温高盐储层常规化学驱油措施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室内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耐温
页岩具有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特征,只有通过储层改造后才能获得经济开发效益。水平井钻井与多段多簇压裂是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以储层改
煤层气井在投产前,需要预测地层产水量,以便选择合适泵径的管式泵。然而采用地层水渗流方程来预测产水量,需要准确的地层物性参数,计算十分不便。文中根据裂缝闭合后压降速度
压裂改造是陆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流技术,对于老井挖潜或者射过孔的油气开发而言,射孔高能气体压裂技术能够实现小型压裂作业,能够在储层形成较长裂缝而沟通油气,减小对套管伤
气井带压作业技术已成为保护地层产能、解决生产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气井在井内含有钻井液的情况下下入带有滑套、封隔器、扶正器等工具的复杂管柱后,由于工艺需要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