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短缺的淡水资源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开发、利用微咸水进行农田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微咸水地面灌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了理论分析与室内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微咸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波涌灌溉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结论。1.相同钠吸附比,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入渗的试验表明,土壤导水和持水能力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矿化度大于3g/l时,增加幅度减小;土壤含盐量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明显增大,矿化度大于3g/l后,土壤基本处于积盐状态,盐分浓度明显增加。在入渗水钠吸附比为8的情况下,矿化度为3g/l是土壤安全灌溉的上限。2.相同矿化度,不同钠吸附比微咸水入渗的试验表明,土壤导水和持水能力随入渗水钠吸附比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入渗水钠吸附比对土壤含盐量和盐分浓度影响不大,土壤溶液钠吸附比随入渗水钠吸附比的增加而增大。入渗水矿化度为3g/l时,钠吸附比为8是土壤弱碱化的上限,当钠吸附比达到25时,土壤未发生中度碱化。3.不同咸淡轮灌试验表明,咸淡咸轮灌方式灌后土壤导水能力最大;淡咸咸轮灌方式使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咸淡咸轮灌方式有利于土壤盐分淋洗。综合考虑得出,咸水与淡水轮流灌有利于给作物提供良好的水盐环境。4.不同灌水量的淡水与微咸水灌溉试验表明,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微咸水灌溉相对于淡水灌溉小麦减产18%-28%;高效安全利用灌溉水时,淡水最大灌水量在180m~3/亩左右,微咸水在140m~3/亩左右;淡水与微咸水灌溉均是缺拔节水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在缺水情况下,尽量保证作物苗期的灌溉。5.田间灌溉灌水矿化度大于3g/l后,土壤出现轻度盐化;小麦产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混灌时矿化度应控制在3g/l范围内;不同咸(3g/l)淡(0.86g/l)轮灌试验表明,轮灌条件下土壤含盐量与作物产量均介于淡水与咸水灌溉之间,采用咸淡咸轮流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6.微咸水波涌畦灌试验表明,波涌灌溉最大灌水长度为连续灌的1.06-1.30倍,田面糙率随着小麦生育期逐渐减小;相对于连续灌,波涌灌灌后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与盐分浓度沿畦长分布均匀;利用SRFR模型对微咸水波涌灌溉灌水技术参数和田间灌水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循环率1/3,周期数为3-4,畦长在200-250m范围内,入畦单宽流量保持在3.0-4.0L/m·s之间是保证微咸水在轻壤质土上进行波涌灌溉能够达到较高灌水质量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