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贸易的实践方面,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条款被加入到大量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中。然而,关注环境条款的文献并不多,且未能梳理清楚环境条款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由于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各国权衡多边贸易协定中与环境相关的利弊得失,有助于各国探讨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本文着眼于环境条款的环境效应,采用全球范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数据专门展开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前人有关贸易自由化与环境质量的研究,并重点研究“平衡条款”和“例外条款”两类环境条款的内容。在总结现有文献和条文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将环境条款因素纳入贸易与环境的分析框架,讨论其作用机制。本文认为,一方面,环境条款的“治理效应”能减轻贸易自由化下PM2.5污染物的浓度;另一方面,环境条款的“追赶效应”能缩小缔约方之间PM2.5污染物的浓度差异。然后,本文对样本国家环境条款的签订情况进行描述,并着力分析描述性分析中可能引起误解或争议的数据。另外,本文对全世界观测区域内2001年和2010年的PM2.5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和对比,并将样本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类,描述其在观测期内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根据以上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本文继续将环境条款与PM2.5浓度作交叉分析,发现环境条款似乎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为克服描述性分析未考虑其它变量的缺陷,本文进一步展开实证分析.基于2001年到2010年13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本文使用人均GDP、贸易开放度、人均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年均降水量、城市化率、千人机动车保有量7个变量以控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并同时控制区域贸易协定以及环境条款内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上文提出的两个假说,即环境条款的治理效应和追赶效应。根据上文的研究结果,本文提供简单的政策建议。在签订环境条款时,要强化其效力,改变其“软法”的性质,并且要充分发挥环境条款的追赶效应,争取更多的环境治理技术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