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Web服务研究与应用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球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拓展的异地市场上站稳脚跟,如何与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员工、供应商、销售商有效合作,如何建立统一而又具有本地化特征的全球化体系,使人们认识到建立全球化应用的重要性和优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有准确断言“……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选择”。 全球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提供多种语言。互联网将传统的业务领域拓展到全球的范围,赋予web站点多语言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使电子商务成倍增长。然而另一方面,一个多语言的web站点所提供的语言越多,其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就越大。因此,提供多语言的web站点往往意味着成本的节节攀升。如何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用更小的投入提供更有效的多语言应用程序,来客户化地定制用户界面以满足用户文化需求,这就成为了一项根本性的挑战。 本文参考了IBM提出的电子商务全球化体系结构的五种相关基础需求来回答这一问题。这五种基础需求分别为:单一可执行文件、语言环境模型、多语种数据(Unicode支持)、本地化包和多语种数据的输入输出。一个全球化的应用至少符合这五种相关基础需求。 Web服务作为一种整合企业应用的令人瞩目的方案,需要能够支持全球化的动态电子商务,为了满足这种需要,IBM提出了Web服务全球化模型。但是本文对这一模型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主要认为:对于一个全球化的Web服务,应该有能力既能被具有全球化环境的Web服务请求者调用,也能被单一语言环境的Web服务请求者调用,但是对于建立全球化环境的Web服务请求者则至少符合这五种基础需求。这点不同于IBM的Web服务全球化模型所指出的: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都必须建立符合五种基础需求的全球化运行环境。这样的改进,虽然增加了对Web服务提供者的要求,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对Web服务请求者的环境要求,增加了全球化Web服务的应用范围,更加符合Web服务“松散耦合”的精神。 本文用“全球化的报表Web服务”案例论证了本文作者的这一观点。该案例中的Web服务基于JSF+Spring+Hibernate架构,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既可以被具有全球化环境的服务请求者调用,也可以被非全球化环境的服务请求者调用。在案例的最后,总结了包装这类全球化Web服务的思路:将单一的运行环境,看成是只提供一种语言环境的全球化环境,并且设计全球化的Web服务时,要小心避开全球化的特征。这就使全球化Web服务能够运行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之中。 文章最后分析了作者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局限性,并对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以预见,全球化Web服务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它们普遍要求信息系统应具有更高的分布性和智能性,所以起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多智能体(Multi-agent)技术大
目前,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吁正在改变企业的竞争和生存环境,对此企业要加以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变化主要包括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政府的严格执法和加征排污费,以及